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镇春光村 于小燕
我和老公结婚的时候,穷得无片瓦遮身无立锥之地,住的是租的房子。那年,我父亲去世,我的头一个儿子也没了。过了两年,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可是因为得了新生儿肺炎,夭折了。我痛不欲生,几乎寻死。又想到,我爸死了,我如果再死了,将会使母亲一家雪上加霜。母亲怎么办?弟弟妹妹怎么办?这将给弟弟妹妹的人生罩上怎样的阴影?
痛定思痛,我觉得我所有的悲剧,都是因为太穷所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挣钱,将日子过起来!
那是1998年的夏天,我们搬到了春光六队。老公开了个轮胎修理门市部,生意不好,我产后身体还没怎么恢复,就到彩虹桥进了点小食品,骑着脚踏三轮车,到我们附近的村子去卖。
老公先是不同意,但因为拗不过我,后又见我卖得好,又见我出去卖货心情也好,就不再阻拦了。他觉得我骑脚踏三轮车太辛苦,就给我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那时我们村还没有妇女骑三轮摩托,我是我们村第一个骑三轮摩托车的女人。有了摩托,我就走得远了,转的范围也大了。不但在我们村卖,新村、苜场沟等地方都去,甚至往东走到了总寨的漫水滩。我的货物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吃的喝的用的等紧贴人们生活需要的东西我都卖。
2002年元旦前夕,我女儿出生。夏天,我们批下房基地,在我们队里修了一院简陋的房子。
那年,312国道像一条青色的神龙,从我们村蜿蜒而过。春光市场修了起来。星火面粉公司也在我们酒泉安家落户。老公在星火面粉公司楼下租了一个门店,开了汽车轮胎修理部,刚开始不行,有时候一个车都没有,但是一年过后,生意渐渐好起来,常常忙得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我在家里种着地,夏天忙点,冬天就闲了。有几年,我在春光市场卖南瓜馍馍,也摆过摊,卖过百货,过年的时候,还卖过对联。不过家里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老公的轮胎修理部。
女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把前院后院都修成了房子,地基用混凝土和石头,打了一米三深。房子一砖到顶,梁和椽子、木板都是崭新的。院子里打着光滑的地坪。后院出租,我们住在前院西一排,两室两厅一厨一卫,屋子全部装修了出来,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房上装了太阳能,虽然是在农村,生活条件已经和城里一般无二了。
女儿上了中学,对我说:“妈妈,现在日子过好了,你不用像以前那么忙了,你也要学习。”
我说:“妈妈都这么大了,学什么呢?”
女儿说:“你不是爱写文章吗?你继续写你的文章么。”
我黯然道:“傻丫头,妈妈是个农民,念的书又少,再写又能怎么样呢?”
我的话音还没落,女儿就反驳道:“农民咋了?农民就不能写文章了?”
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不是这个意思,妈妈已经好几年没写了,现在写可能投稿投不中了。”
女儿说:“没事,妈妈,你只管写,不管投中投不中,只要你开心就行了。写总比不写好,关键是,你以后要多看书,多学习。”
听女儿这么一说,我心动了。我想到,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我们的精神生活也要丰满。不然我们生活上胖了,精神上却还是个瘦子。我们不但要把日子过好,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提升个人素养,适应新的时代,让精神和物质齐头并进,让个人知识和家庭经济一起发展,从物质到灵魂都成长起来。
于是就说:“好,妈妈和你一起进步!”
其实我早在2004年就加入了酒泉市作协,在《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酒泉日报》《阳关》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只是这些年忙着种地,忙于生活,动笔少了。
我心里十分高兴。从此每次上地,我都手里提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小板凳、书、纸和笔。干活干累了,就坐下来看书休息,心里有了什么想法,就赶紧拿笔在纸上写下来,回到家闲了再细细整理。我的很多文章,都是这样,在田里一边劳动一边产生的。
截至目前,我总共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大众日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小小说、散文、童话、神魔小说等300篇(次)。2018年,加入甘肃省作家协会。
2020年,我们镇出版《泉湖镇志》,第十五章“艺文录”第三节“散文”,选录了我发表在《中国水文化》(2018年第5期)上的散文《小时候的涝坝》,这使我感到非常的光荣。我不再为自己是个农民而自卑,我为自己是个农民而骄傲!
我平时还坚持做文学自媒体,办着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我的微信公众号“于小燕的农家生活”至今已创作了842篇原创内容,深受读者喜欢。在这个经济腾飞、改革开放、大气磅礴、多元化的新世纪,我愿用我手中的笔,书写生活,书写时代,书写我们的美丽乡村,让更多的人了解酒泉,了解甘肃,了解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