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 郭玺
我是甘肃古浪县一位林场管护员,也是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群体中的第三代治沙人。八步沙,是河西走廊东端的一个重点风沙口。传说,这里原来是有名的古代丝绸之路,曾经水草丰茂、绿树成荫。可是,传说只是传说,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见过故事中所讲的那片绿色。随着气候干旱和过度开荒放牧,八步沙早已是寸草不生、黄沙漫地。“一夜大风沙砌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才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我生在荒漠边,长在荒漠边,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治沙的种子。冬天的早晨,寒风呼呼地叫着,我蜷缩在被窝里喊一声爷爷,听不见回应,奶奶说,你爷爷天没亮就进沙漠了。晚上太阳已经落山,爷爷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稍微长大些后,我就趴在爷爷的背上进了沙漠。那时候才知道,在沙漠里种树种草,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儿。栽下的树,不是被风拔起就是不下雨旱死。爷爷们赶着毛驴车,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拉水浇树。汗水湿透了衣裳,满身都是沙土,等到收工的时候,早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们说,“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听到这话,我恨不得马上长大,帮爷爷们甩掉这“沙窝窝”。
治沙,是人和沙漠的斗争,更是人和岁月的较量。有四位爷爷相继离世,在世的也慢慢干不动了,接下来怎么办?六家人有个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有一个继承人,接着把八步沙管下去。于是,我的大伯他们陆续接过了爷爷的铁锹。
记得有一年春季,两个叔叔带着我到麻黄塘去送树苗。走到半路上,天气忽然变了,狂风夹着黑雪,车子忽然陷进了沙坑。干燥的沙子又松又软,车轮一转,车子打滑,反而越陷越深。罗叔叔爬上车厢卸下几捆树苗,打算垫在车轮下面。程叔叔一见急了,抢过树苗就往车上装。他说,这可是咱们省吃俭用买来的苗子啊,可不敢浪费。没办法,我们干脆脱下身上的棉衣,垫到车轮下。这时,雪越下越大,我们冻得发抖,用尽气力,才把车子从沙坑里挖了出来。第二天凌晨,当我们到达麻黄塘时,都已经冻得说不出话。但我理解叔叔们的意思,在八步沙人眼里,树比命还要金贵。这种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早已渗透到了所有人的骨血中。
现在,大伯、石叔叔们一天天老了,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也曾迷茫过、犹豫过,不知道要不要留下来治沙。2016年,我从外地回来,就去沙漠上走了走。当时正是春季,雨水比较多,我看到沙漠上的小灌木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这些都是爷爷他们播种的啊。几代人在沙漠里与风沙搏斗,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作为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不留下来?我没见过南方的大海,一直想到外面闯一闯,但那一瞬间我下定了决心,大海不看了!我要留在家乡的沙漠里,让沙漠变花海。
比起祖辈父辈,我的治沙条件好了很多。爷爷那时候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人背驴驮,带着树苗,“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硬是把7.5万亩的八步沙治理了一半;伯伯那一代,只是把驴车换成了三轮车,就完成了爷爷未竟的事业,还把11.4万亩的黑岗沙变成绿洲;现在,我沿着父辈们的脚步,继续挺进麻黄塘沙漠。这几年,我通过项目招标经费组建了农业机械队,还购买了打坑机、洒水车,不过整个林场只有我一个人会开这些机器,15.7万亩大小的麻黄塘,比北京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加起来还要大,都是由我们来负责挖坑、浇水。现在,我们参与到“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公益众筹中来,将争取到更多治沙资金,有更多人到八步沙治沙造林。从网络上让那么多相识和不相识的人都参与治沙,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实现了科学治沙。但爷爷和伯伯们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向沙漠要效益。我找到周边农户商量,成立了合作社,还修建了养鸡场,专门养殖沙漠土鸡,安排贫困户来厂里务工,帮助他们一起挣钱、脱掉贫困户的帽子。这两年,订单供不应求,5000多只土鸡一个月就销售而空。我们那里还有一个移民区,土地沙化特别严重,什么也种不了。经县上推荐,我们流转了移民区的土地,在土地上种植了1万多亩梭梭树嫁接肉苁蓉。肉松蓉是一种中药材,既能防风治沙,还能产生经济效益。3000多农户不仅有了地租,还就近在肉苁蓉种植基地上打工,挣了不少钱。谁能想到,在沙漠里也能生出“金蛋蛋”啊。
夏季的一天,八步沙迎来了入夏后的第一场大雨。雨过天晴,我和大伯走进了林子,大漠中生长起来的沙枣树、榆树林经过雨水的冲洗,显得更加苍翠碧绿。这时,一条美丽的彩虹横过天际,我情不自禁地念叨起来:“(方言)彩虹,彩虹……真好看啊!”大伯没说话,只是站在沙丘上呆呆地看着远方。我几步跑到他跟前,只见大伯眼含泪水,望着彩虹映衬下的树林子,嘴里不住地念叨:“不容易呀,真不容易啊……”望着那道彩虹,我耳边又响起了爷爷临终前的话:“把八步沙管下去!把八步沙管下去!”
是啊,三代人与大自然的斗争,给沙漠带来了希望。2019年8月2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视察,专程来我们八步沙林场,站立在绿色的沙漠中,总书记深情地说,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成为我们继续做好治沙工作的强大动力。从八步沙到黑沙岗,到甘蒙省界的麻黄塘,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艰巨的治沙任务,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当我想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就打消了退缩的念头,又充满了干劲和闯劲。在此期间,我学会了驾驶装载机、挖掘机等各种大型车辆,每天开着大卡车送水送草,浇树浇花;开着挖掘机平田整地,开山修路。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我想,只要我们这一代人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扎根荒漠,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好压沙造林,立足新发展阶段科学管理、科学治沙,以实际行动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的新目标,就能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的主战场中再立新功。等乡亲们钱包鼓起来了、精神提起来了,我们离民族复兴就更近了一步。要等我们老了,后面还会有更多年轻人接着干,只要一代代人用青春接续奋斗,“把八步沙管下去”“沙海变绿洲”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