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毛婧雯
与八十多岁高龄的“神雕侠侣”比试武功,与中国诗词大会亚军朱彦军联句吟诗,攀登烟雨崆峒,9月23日,行走的文化IP“房谋杜断”走进平凉市,在崆峒山景区进行视频拍摄、直播带货,上演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趣味的“穿越之旅”。
崆峒美景。张保勤摄
房谋杜断,本意是一个成语,是说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行走的文化IP“房谋杜断”则是今年爆火的一对组合,两位穿着唐朝服饰的演员分别扮演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介绍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美食特色等,以金句频出、“爆梗”不断的风格走红网络。
“房谋杜断”组合在崆峒山景区直播助农。
9月23日下午,崆峒山迎来绵绵秋雨,薄雾浓云笼罩下的“天下道教第一山”更显雄奇秀美。“房谋杜断”组合在山上邂逅了80多岁高龄的岳起中、张炜英老人。岳起中、张炜英两夫妇相伴练习崆峒派武术近40年,参加过世界级、国家级比赛近二十场(次),培养了一大批崆峒武术爱好者,被尊称为崆峒山上的“神雕侠侣”。
岳起中老人使一把短棍,张炜英老人用一柄拂尘,一招一式老到、飘逸,尽显崆峒武术的风采。
崆峒武术发源于崆峒山,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神秘奇诡,风格独特,和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并称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李白有诗曰:“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宋代游师雄也写过“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的诗句。
看过崆峒武术,“房大人”和“杜大人”又遇到了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平凉本地文化名人朱彦军。朱彦军,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魏沟村村民,走红之前的职业是水暖工。今年2月,朱彦军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季亚军,他也从一名水暖工幸运地被聘用为静宁县文旅局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中国的诗词起源于哪个朝代、又鼎盛于哪个朝代?”“世人普遍认为的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首诗词是什么?”面对两位“从唐朝穿越过来的大人”,朱彦军沉着回答:“我国的诗词源于先秦,盛于大唐!”“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首诗,题目是《弹歌》!”
武术、诗词,在峰峦雄峙、危崖耸立的崆峒山上,人们被这些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话题吸引着,和“房大人”“杜大人”一起欣赏崆峒美景,体味历史文化之浩瀚。
晚上,“房谋杜断”组合还在甘味农产品崆峒山展销中心进行了直播带货助农,销售苹果、袋装牛肉面等甘肃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