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田博 文/图
甘肃农民网讯 寒露过后,静宁县80万亩旱作洋芋、玉米渐次成熟,山野梁峁田间地块,农用车辆来回穿梭;收购摊点,洋芋成堆,人来车往,一派繁忙。
“我今年覆膜种植陇7品种洋芋65亩,趁这几天天气晴好,我已经机收交售了近10亩。今年受天旱影响,亩产2600斤左右,当前洋芋收购价格好,3两以上大洋芋每斤8角钱,小洋芋6角钱,总体算下来,每亩毛收入将近2000元。”正在驾驶农机采收洋芋的八里镇张岔村种植大户张相虎说。
机收洋芋现场。
在界石铺镇场园种养收购合作社连片种植的120亩旱作玉米梯田地块,5名雇佣工人正在采收玉米,剥皮、掰穗、装袋,紧张忙碌,有条不紊。“相较正常年份,今年玉米因旱有所减产,估计亩产1200-1300斤,按当前收购价1元5角钱算,每亩纯收入在900元以上。”在田间察看的合作社社长孙晓红说,“今年遭遇旱情,玉米能有眼下的收成,除过对靠近水坝地块抽水浇灌抗旱外,地块轮休、秋季覆膜和优种选择也是抗旱的关键措施。”
为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静宁县紧抓粮食生产不动摇,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整治复种撂荒地,积极组织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户种植洋芋、玉米等旱作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05万亩以上。今年全县旱作农业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其中,旱作洋芋35万亩,旱作玉米45万亩。
“抗旱是我们历年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秋季覆膜保养墒情和选好种子非常重要,决定着来年粮食产量。今年经过干部群众积极抗旱生产,全县粮食产量稳定在26万吨以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静宁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陈迪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