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我的乡村我振兴优秀作品】我的沙葱我的乡村
2023-10-23 11:32:11 来源:民勤县长炼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 叶长炼

民勤县长炼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 叶长炼

我和我的沙葱一样,平凡朴实而坚韧,沉寂在大漠深处,传承着一代又一代民勤人勤劳淳朴的秉性。我也和我的沙葱一样,不甘被风沙埋没,逆风而行,走出了一条从野生驯化到绿色有机、从小沙葱到大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沙葱原生于野外沙地,因膳食纤维丰富、富含维生素、口感不似洋葱和大葱般辛辣刺激,广受家乡人民的喜爱。2007年秋,一场小雨过后,我和往常一样深入沙漠腹地捋沙葱。看着刚出土不久的沙葱在太阳的暴晒迅速枯萎,我第一次萌生把野生沙葱引种到自家田地种植的“冲动”。说干就干,我在民勤治沙站安营扎寨,实地了解反季节沙生植物实验种植情况,又先后来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酒泉治沙研究所拜访请教专家,经过多方观摩、考证,请教、学习,最后才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条沙葱致富的新路子。

2008年,我拿出家里仅有的8万元积蓄,向银行贷款3万元,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扶持下,搭建10座日光温室,播下收集来的种子,开启了我的“沙葱人生”。和许许多多的追梦人一样,我的创业之路也无比艰辛,野生驯化的第一年就遭遇了绝收、赔本。不愿服输的我拿着沙葱样本走酒泉、上左旗,到处找专家、聘师傅,寻找解决沙葱种植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在技术专家的助力攻关下,采用冷刺激的方法成功破解了沙葱冬季休眠的难题,完成了野生沙葱的人工培育驯化,种出了民勤历史上第一棚“家养”沙葱。2010年元旦,首茬温室沙葱开始上市,每棚收入5000元,当年收入达到了25万元,我第一次端上了“沙葱饭碗”。

为了把小沙葱变成大产业,让更多的群众通过种植日光温室沙葱实现脱贫致富,2010年,我又筹资30万元,采取“一托一”的模式,修建日光温室20座,注册了“漠上花”沙葱商标,取得了沙葱绿色产品认证。同时我建立了沙葱培育基地,积极向群众传授沙葱种植经验,动员和引导周边群众种植温室沙葱,成立了长炼沙葱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100多户,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通了“长炼沙葱专业合作社”网页,宣传推介沙葱产品,沙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我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沙葱大王”。

近年来,我的家乡大坝镇八一村,在多年沙葱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露地沙葱”“喷灌沙葱”“沙葱+特色林果”等种植新模式,日光温室沙葱发展到450余座,露地沙葱500多亩,形成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温室沙葱年均收入达3—12万元,露地沙葱亩均收入超过2万元。不仅如此,还辐射到东坝、泉山、收成等14个镇、74个村、1000多农户发展沙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560亩,带动务工农户2000多户。目前,温室沙葱年均收入高达12万元,露地沙葱亩均收入达到3万元,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沙葱产业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民勤县特色农业产业”,至此,沙葱产业化发展走上了新的台阶。

为大力推进沙葱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连同沙葱种植户和县乡农技人员,针对种植、管理、采收等各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为沙葱质量保驾护航。同时我又购置了保鲜运输专用车辆,修建了恒温贮藏库,积极探索冰块降温等技术措施,主动接触农村电商,在淘宝网开设了网店,建立了汽车、铁路、空运等多渠道配送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了沙葱的保鲜贮运难题。多次南上北下,组织沙葱经纪人推介产品,对接销路,稳固客户群体,产品常年稳定销往兰州、乌鲁木齐、临河、呼和浩特、银川等多家批发市场,建立了高效稳定的沙葱供应体系,拓宽销售渠道。

随着日光温室沙葱种植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销售市场的开拓巩固,我又着手打造集科技示范、良种选育、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开展日光温室沙葱栽植实用技术科技培训,大力推广沙葱科学种植技术,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技术,从而激发农民自身的创造力,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和科普讲座1500余场次,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培训技术能手1000余人次,辐射带动收成、双茨科、昌宁等镇农户发展沙葱产业1000多亩。接待新疆、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全国10多个省(区)的人员参观学习交流。长炼沙葱种植基地被评为“武威市科普示范基地”“民勤县科普示范基地”。(本文为“我的乡村我振兴”二等奖获奖作品)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