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芳艳 郭小敏 文/图
甘肃农民网讯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崭新靓丽的平房错落有致,排列整齐的行道树郁郁葱葱……来到静宁县界石铺镇崔岔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幸福美丽的乡村画卷。
崔岔村,是静宁县全面打造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崔岔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崔岔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差、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为顺利扭转这一局面,崔岔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于2015年实现了贫困村的退出和贫困户的全部脱贫,并先后获得“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而在今年,崔岔村又多了一个名头——“省级文明村”。
崔岔村饲草产业
“以前村里到处都是泥泞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处都是荒草水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从来没想过生活说变样就变样了,现在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城里人都羡慕我们这里风景好,空气好。”说起村里的变化,崔岔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学感慨不已。
崔岔村牛产业
近年来,崔岔村“两委”紧紧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壮大等乡村振兴主题,通过“拉家常、提问式、问答式、讨论式”等形式,与群众坐在一起谈变化、议村务、唠家常,采纳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引导激励群众主动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产业发展规划中来,为建设美丽家乡献策出力。
青贮饲料
产业振兴,乡风文明。今年,界石铺镇着力擦亮乡风文明“底色”,塑造乡村振兴之“魂”,坚持将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入手,用乡风文明“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环境”,持续擦亮界石铺镇“红色小镇、绿色家园”招牌,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