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甘广洲 张双鱼 文/图
“三秋”时节,五谷飘香,在静宁这片丰收的大地上,农人步履匆匆,农机加足马力,人机联动奋战在田间山野,忙于“收”“种”“管”,农机具的大量投入将助力“三秋”生产跑出“加速度”。
农机耕播。
为助力秋播、秋收,静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加大了农机购买力度,并对所有的机具进行了全面的维修、调试、保养,保证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性能良好,能高质量备战“三秋”生产。静宁县农机中心作为监管单位,也常态化对各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当年新购置机具的机手进行培训、考试,把好“三秋大考场”的安全关。
“截至目前,联合社已完成小麦精播200亩,膜侧小麦200亩,玉米青贮500亩,糜子、谷子、高粱等小杂粮150亩,深翻犁地1000余亩,现在正在进行马铃薯、玉米的收获及秋覆膜作业,大概20天时间能全面完成。”静宁县盛世达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韩天明介绍。
玉米收割。
同样,在静宁县八里镇的闫庙村,村民郭小强正忙着抢收玉米,大型玉米收割机和三轮车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今年,我共种了100亩玉米,总体收成还行,这100亩玉米从覆膜播种到收割都是机械化进行,省时省工又省力,节约成本,同时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额外损耗,再有一周能全部收完。”郭小强高兴地说。
近年来,静宁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鼓励群众科学、规模、标准化种植苹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农作物,其中玉米、马铃薯种植收获的机械化率均达到80%以上。
今年“三秋”期间,静宁县投入拖拉机4100余台,收割机115台、小麦播种机150余套、马铃薯收获机410余套,残膜回收机100余套、覆膜机700余套,果园管理机600余台(套),以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三秋”作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