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杨璇 文/图
眼下,正是中药材收获的好时节。在庄浪县永宁镇苏山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采挖机来回穿梭,药农紧跟其后,一棵棵粗壮的黄芪带泥出土,大家忙着捡拾、分级、装车,漫山遍野的中药材成了当地村民增收的“法宝”。
分拣药材。
“我们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多亩,主要种植冬花、黄芪、大黄、丹参等这几种药材。带动方圆各个村庄的劳动力达到了100人左右,全年下来人均收入在一万六到两万元。”庄浪县东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富喜说。
从田间地头到初加工,一车车新鲜药材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位于苏山村的中药材晾晒场里,收获的药材堆积成小山,工人们正在挑选分类,阵阵药香伴随着丰收的欢声笑语飘荡在小山村的上空。
去年,永宁镇统筹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资金,建成占地2800平方米的中药材晾晒场1处并投入使用,全镇中药材产业拓展基础进一步壮大,中药材产业链附加值有效增加,中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村民在药材基地收黄芪。
永宁镇苏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晗说,该合作社采取“政府主导、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产业园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群众稳定增收,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20.78万元。
小小中药材,撬开致富门。通过基地带动、示范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柴胡、黄芪、党参、独活等中药材在永宁镇“遍地开花”,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增。
据永宁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石强介绍,至2022年底,全镇共有中药材种植户245户,种植面积3114亩,其中企业及合作社种植2408亩,散户种植706亩。目前,全镇共采收中药材1200多亩,秋收后,永宁镇将继续组织人员对腾出的地块进行种植,预计2023年底种植面积可达32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