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龚志荣
我叫龚志荣,生于1972年10月,中共党员,现任甘肃省政协委员、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3年,在全县上下全面推进能人引领工程的大政策下,我积极响应临洮县委、县政府号召,怀揣20年的积蓄,毅然决然的回乡创业,并高票当选为三益村村委会主任,2019年至今担任三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投身家乡建设,规划发展蓝图
回到三益村后,面对贫困、落后的家乡,我靠在外打拼时结识的朋友,联系到了兰州大学城市规划院,邀请他们实地勘察,编制了三益村村级整体规划,将三益村全域规划为特色养殖区、生态保育区、设施农业发展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四大板块,使三益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有规划、有思路、有办法,按照“农林牧业齐发展、生态建设作保障”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干旱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
规划问题解决了,但缺资金、缺项目,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等问题成了我上任后的第一道难题。我把这些问题装在心里,每天跑单位、要项目、拉资金。
要致富,先修路。我把修路放在了第一位,脑子里装的就是怎么打通群众的出行“最后一公里”。经过多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站沟、三益、龚家大庄3个村的村道全面贯通,三益村所有通社道路和南北两山产业路全部硬化,主干道更是进行了拓宽油化,特别是新修的5公里三益村至中铺镇红柳村的致富路,使三益村距离井坪高速出口的距离缩短了11公里,路修通了,三益、站沟、龚家大庄等村近万群众出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群众的生命得不到保障。面对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我想过很多办法,也找过很多专家,但在看了三益村山大沟深、水源欠缺的现状后,都没有提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时值国家脱贫攻坚大政策出台,把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最基础工作,这一重大政策,为解决我们三益村群众吃水问题带来了曙光。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源井改造、“五小水利”工程等项目相继在三益村实施,现在家家户户吃起了自来水,吃水难的现状已成为过去式。
路通了,水有了,让三益村变得更美,更加适合群众居住,成了摆在我面前的第三道难关。受群众生活习俗的影响,出门倒脏水、临墙堆粪土、屋后随意建……脏乱差问题不解决,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谈。为了美化村内环境,我又奔走在了要项目、讨资金的路上,近年来,先后争取到了省市“美丽乡村”、乡村建设示范村等建设项目,利用滩涂工艺对三益村水泉崖社和上街社进行了整体粉刷,安装太阳能路灯50余盏,购置垃圾车1辆,配备垃圾箱200个,特别是2021年利用村级光伏收益资金,在道脉社腰沟打造了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在这个示范点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以点带面,把三益村真正打造成美丽乡村,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积极招商引资,盘活村级资源
怎样把三益村周边大量的荒山荒坡、废弃耕地等闲散土地资源利用起来,让贫困山村不再贫困,让荒芜的土地成为聚宝盆,这是我想得最多的。可是没有资金,没有项目支撑,再多的想法都没用。正所谓瞌睡有人送枕头,承蒙以前打工时结识的朋友们不嫌弃,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帮我想办法、谋思路,我们拿出“三顾茅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终于成功引进了金华生态、六禾养殖等9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先后在荒山荒坡、废弃耕地种植杏子1000亩、大樱桃300亩、葡萄200亩,绿化荒山2000亩、紫斑牡丹1000亩,建成放养鸡基地2处,种植油松、云杉、山楂、核桃、大枣5万株,打造了以乡村度假、农业休闲、养生休闲、户外拓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同时,我抢抓临洮县被列为全省光伏扶贫试点县的重大机遇,依托太石镇三益、站沟、龚家大庄等村闲散荒坡地资源和充足的光照资源,按照“政府投资引导、企业建设管理,资产收益扶贫、贫困群众分红”的思路,先后争取投资7.07亿元,建成25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座、1.2兆瓦400户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1座、600千瓦分布式村级电站10座、“十三五”光伏扶贫72.535兆瓦村级光伏电站15座,总装机容量达到了99.335兆瓦,年均发电量9536.16万千瓦时、售电收益7483.3万元、扶贫收益4735万元,这些光伏电站的建成,直接带动全县187贫困村每村年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5221个光伏村级公益性岗位工资性收入7000元以上。
我相信,只要坚定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三益村的未来一定一片光明,三益村的群众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