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龙泉寺镇瑞芝村农民 曹永梁
龙泉水润高原菜,畅销南方十八州。
眼下中秋在望,一片丰收景象,庄浪河中下游黄土地里高原绿菜,一块连着一块,惹人眼馋,“等待出阁”,这正是我们永登富源特菜专业合作社的期待,正要发往南方十八州,增加农民的收入,壮大合作社经济,以圆乡村振兴梦。
本人曹永梁,出身贫困家庭的农民,永登富源特菜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自幼跟随父亲四处闯荡,想改变一下家庭贫穷落后的面貌,也想改变一下乡亲们贫穷落后的现状。搞汽车修理、冶炼工业,都是交了学费欠了账。
迷茫又迷茫,生活无着落,父子三人苦苦探寻。发现乡亲们零零星星种植蔬菜,外地老板收走,还能挣些钱,若不收走,只能上街卖菜才能挣点钱补贴家用。父亲提议,我们试一下贩菜。
2016年,到兰州马滩市场,租摊位。早晨3、4点把菜批发来,一天叫卖,收获比种田好得多,但也受到冷眼、歧视、训斥。庆幸的是知道了蔬菜的来龙去脉。
我提议回家贩菜,效益比卖菜好,得到全家支持。凑、借、贷6万元,把自家的3间房子,改建个20平方米的冷库,买一辆小小的运输车,学外地人,收菜、批发、找代理人,前期亏了18万元,后期填平亏损,赚了10万元。但是货源不稳定、质量不可靠,生产、销售、市场脱节。
怎么解决,家乡的耕地肥沃,土地宽广,可贵的是龙泉地下水旺盛,质量很好,劳动力富裕。正好政府号召,市场引导,2008年组建合作社,登记注册,苦口婆心,才有7户参加。抵押、担保、贷款、物变现,整合200万元,买变压器、拉电,买中型农用车,扩大冷库150㎡。自己带头租地50亩,与亲戚、朋友、熟人订单150亩,加上其他零散户约250亩。种植高原夏菜松花、西兰花、娃娃菜、香菜、菠菜。我花时间上网、找代理人、跑市场,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积极性。
问题又来了,首先是规模大,产量大,销售难。其次是产品比较单一,产销不对路。其三是技术不到位,质量受影响。其四是运输问题,缺少专门车辆等等。对此,我们邀请省、市、县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召开群英会,献计献策、群力群策,发挥优势、形成共识,果断地采取措施。一是派出得力干将,跑广州、潮州、温州、泉州、杭州、贵州、上海、天津、北京,销路不错;二是凭借中川机场、国家绿色通道的优势,打通空运;三是省市县三级技术力量支持,驻点服务,提高质量;四是结合市场需求,淘汰落后品种,引进新品种,适销对路;五是扩大合作社规模、对外招商引资,筹措资金,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六是引进人才,强化宣传,挖掘合作社文化,塑造合作社形象。赢得了社会、市场的好评。
至此合作社现有社员296人,其中稳定吸纳就业人员106人,签订常年劳务合同的62人。合作社有明确租赁合同的流转土地约有330亩,流转期限为20年。生产经营面积2100平方米,其中蔬菜保鲜库500平方米,蔬菜加工车间500平方米,人员培训场所100平方米,仓库500平方米,办公室、职工宿舍、职工食堂、贮藏室等5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600万元,年销售蔬菜1200吨,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蔬菜加工包装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260人,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有效地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解决了蔬菜产品销售难和农民工返乡就业难的问题。
合作社扩大了种植规模,建成育苗基地1处、钢架大棚100座、高原夏菜基地300亩、蔬菜保鲜库2座、蔬菜收购点13个、订单农业面积500亩,带动农户由 200户增加到300户,户均蔬菜种植面积3亩,户均年增收6000元。合作社吸纳当地农户务工增收,常年务工岗位由25个增加到30个,人均年增收3万元,临时务工岗位由70个增加到100个,人均年增收1万元。引进长寿菜、豆苗、香菜等新品种10多种,聘请市县农业技术专家为周边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指导10场次,及时解决了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收购各类蔬菜500吨,发挥空运资源优势,直接向北京、上海、云南等10多个批发市场销售高原夏菜,解决了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增资配股和集体经济资金入股方式,带动17户脱贫户年增加收入1.8万元,一个村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我觉得干成一件事,非常不容易,不怕千难万险,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会享受成功的欢乐;市场竞争是无情的,有时很残酷,只要深入进去,摸着规律,市场就会听你的;任何时候都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去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贫穷现实、是改变贫穷的初心,是致富的信心,促使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初试了一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为乡村振兴添了一块砖,加了一块瓦。这些都要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恩各级领导、专业技术专家的大力支持,更感恩劳动群众的辛勤劳动,也感恩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