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周莹 雷蕾 文/图
“在安国蘑菇基地进行蘑菇采摘,每天干小时工,一小时10块钱,每月2000多块钱,增加了我们家庭的经济收入。”崆峒区安国镇安国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员工朱红霞说。
眼下正是食用菌采摘季,走进安国镇食用菌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菌棒,一朵朵待采摘的“蘑菇花”长势喜人。大棚里,工人们拿着塑料筐穿梭在每一行菌棒之间,将摘下来的蘑菇放入塑料筐内,然后装车,准备销往城区各大市场。
村民在摆放菌棒
据介绍,大棚种植平菇不受季节限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一个菌棒至少可以采摘4到5茬,每次采收平菇可达2公斤以上,经济效益能达到普通农作物10倍以上,和传统的种植业相比,是典型的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项目。
“安国村今年通过乡政府指导,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基地。目前种植平菇14棚,1棚1.5万个菌棒,每个菌棒产量3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一斤蘑菇两块钱算,一个菌棒收入在6块钱左右,主要销往平凉新阳光市场和周边的蔬菜批发市场,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崆峒区安国镇安国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庭源说。
平菇丰收。
近年来,安国镇把食用菌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将村里闲置荒地利用起来,在安国村建成菌棒加工、种植、储存及冷藏为一体的平菇、赤松茸等食用菌种植基地1处,通过劳务带动、合作带动等模式带动合作社、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同时,该镇全力抓好食用菌大棚精细化管理,实现从制棒、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全程装备化一体化产业链种植,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撑起一把把“致富伞”。
“每天向市场销售平菇300公斤,预计到年底,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同时带动20名群众在‘家门口’务工,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下一步,我镇将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培育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崆峒区安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