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多年父子成挚友
2023-12-12 10:50:14 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 汪泉

正在唏嘘声中审读《金玉凤凰》时,金雷泉的快递从兰州寄到广州。拆开来,正是《我的父亲金吉泰》一书,这便更令人感慨万千。

《金玉凤凰》的作者是田海燕、田雏燕父子,内容是接续写作65年而一版再版的寓言故事集。且不说这部书稿如《一千零一夜》般所讲述的藏族民间故事,单说这对父子赓续写作和传承的精神就令人想到了金吉泰父子。

1957年,11岁的田雏燕见到其父田海燕的第一部《金玉凤凰》出版后,一颗种子便深深埋下。孰料“文革”来了,田海燕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被批斗、下放之后,经再三努力,作品不断充实出版。不料,1979年田海燕瘫痪在床,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杆。此刻,田雏燕心中的那颗种子陡然成长,他接过父亲手中之笔,重新采访父亲跑过的川、藏、滇、甘等地方,从一个文学外行开始走进文学现场,直至2023年,父子俩的合集《金玉凤凰》再版,摆放在77岁的田雏燕床头。

和《金玉凤凰》的创作类似,《我的父亲金吉泰》的作者是传主之子金雷泉。翻开来,便是金老爷子坎坷而执着的一生,金雷泉深情而质朴的文字令人想起汪曾祺的一篇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子一起喝酒抽烟,一起出主意谈恋爱,真是令人羡慕。而对金雷泉而言,其父似乎是他心中越来越高大的一座山,说其父子多年成兄弟尚有差距,但是称其父子为挚友,似不为过。

甘肃文坛的人都称金吉泰为金老爷子,似乎约定俗成。2018年5月,金老爷子去世后,金雷泉似乎对这位“挚友”格外怀念。他的文学劲头像被猛然激活,不断推出遗著,不断赓续其父的文脉,持续创作寓言故事,发表著书立说,大有赶学金老爷子创作之势。如今,金雷泉也是跨五奔六的人了,竟然对这位“挚友”如此情深,碎碎念念,写下了煌煌三十万字的长篇传记,也是奇迹,可见这份“执念”不仅仅是因为父子,更重要的他俩是文学“挚友”。

在文坛,父子、父女赓续创作的并不罕见,而从题材、体裁、文笔、文风等方向默默接续者,却不多。而金雷泉接续其父的“手艺”,几乎是全盘无缝隙对接。我曾经细读过父子俩的寓言文本,是父子,更是挚友,连同叙事的口吻都是极其相似。如此,对于《我的父亲金吉泰》而言,就不是一个普通儿子为父亲的立传之作了,而是像一位崇拜多年的弟子对师父的追思,更像两个彼此熟知对方的文友,彼此相隔两个世界地喃喃诉说。以文学将这对父子串联起来,这便是文脉的赓续,这是罕见的而令人尊敬的关系。

人以群分,确乎没错。我所知道的金老爷子是赵燕翼先生的挚友。赵燕翼乃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人物,涉及写作体裁众多。和金老爷子一样,赵燕翼也是农民出身,两人的写作的方向也大同小异,尤其是在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写作方面,赵燕翼早于金吉泰。金吉泰走进文学领域后,多得赵燕翼扶助,两人诚挚相交,情同兄弟一般。赵燕翼曾去榆中体验生活,在他家一住就是二十多天。

此后,我也多次见证过他俩的友谊,每每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在赵燕翼的阳台书屋都会遇到金老爷子。也许是前辈们如此温情的文学关系影响浸染了金雷泉,他又渗透在《我的父亲金吉泰》这部书中,就显得格外珍贵。这份温润当中渗透着文学的光芒,这就使得其父子关系与众不同。

愿此等佳话多多,文学温情赓续不断。(汪泉)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