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瓜州:打造“家门口”的文明实践阵地
2023-12-13 16:35:03 来源:甘肃农民网

为进一步拉近群众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距离,瓜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要求,以“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建设为抓手,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聚焦阵地建设、模式创新、功能拓展,不断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触角,持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瓜州样板”新路径,积极构筑“全域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家园”。

GetAttachment (2).jpg

爱心义剪志愿者正在开展义剪志愿服务活动

强化三个融合,组织保障更有力

一是阵地融合。按照“纵向涵盖县乡村,横向辐射党政群”工作思路,整合盘活各类阵地资源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努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文明实践阵地”,推动全县搭建起“志愿队伍+平台资源+阵地资源”的文明实践体系,使其成为志愿者自我管理平台、服务需求的对接平台、活动项目的承接平台,逐步实现志愿服务就近便民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目标。全县挂牌成立中心1个、乡镇文明实践所15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84个,组建瓜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和99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实现县、乡(镇)、村(社区)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二是队伍融合。按照“总队+分队+支队”和“1+16+N”志愿队伍培育模式,广泛吸纳党员干部、驻村干部、道德模范、乡村“五老”人员、致富能手、“非遗”传承人融入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形成了行政力量、社会组织、党员先锋和农村群众四大类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按照专业性、联动性、服务性等特点,设置理论宣讲、卫生健康、教育科普、关爱自然等337支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队伍格局,全县各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实践活动13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0万余人。

三是方式融合。充分利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推广志愿服务“五单”工作模式,规范服务体系,形成闭环管理。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发布(信息上传)、文明实践“五单制”服务、志愿服务机构管理和文明实践活动审核等功能。通过以场地引资源,以资源换服务的模式,探索“公益+服务”新模式,精心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构建完善的文明实践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文明实践“云平台”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4.9万余人(占全县人口数的38%),开展五单制志愿服务活动610余次、发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00余篇,服务时长累计达24.7万余小时。

GetAttachment (3).jpg

雷锋精神种子车队开展“”高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

强化三项能力,实践平台更优化

一是提升订单服务能力。紧密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服务于乡村振兴、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宣讲行动等,精准结合群众需求,预定活动“菜单”10余项,形成群众有“需要”、志愿者及时“到”的精准服务模式,县文明实践办不定期指导全县各文明实践所(站)及志愿服务队因时制宜开展理论宣讲、卫生健康、食品安全、文明劝导、农技培训、禁毒宣传等集中志愿服务活动230余场次。

二是提升品牌建设能力。着力打造疏勒社区雷锋精神种子服务队、纪念馆“薪火相传”小小讲解员、渊泉社区“渊小宣·泉民讲”理论宣讲品牌、古城村“非遗双塔·乐享古城”、榆林社区“蒲公英·献爱心”、常乐社区“五色”志愿服务、祁连社区“七彩小屋”、瓜州镇“田园课堂”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30余个,使志愿服务成为凝聚时代精神、弘扬实践效能的主阵地。

三是提升宣讲动员能力。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板凳会”“流动讲堂”等“接地气”“通末梢”的形式,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采用“宣讲+理论”“宣讲+文艺”“宣讲+服务”模式开展进机关、进单位、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进校园、进军营、进两新社会组织、进网络等“七进”活动,当好广大群众的“理论翻译官”。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村级大喇叭等宣传矩阵,着力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大意义,营造了良好的文明实践氛围。

GetAttachment (4).jpg

社工志愿者们和孩子一起制作小手工

强化三种载体,活动开展更丰富

一是全面深入宣讲。深入贯彻“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的宣讲方针,全体县级领导干部和47个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6个宣讲团,全覆盖深入75个村党组织开展理论宣讲,实行“大兵团作战”和“小分队出击”相结合的方式巩固舆论防线、占领思想阵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针对宣讲受众的范围和特点,开展创业、电商、防诈等专题宣讲活动200余场次,有针对性地加强蜜瓜、枸杞、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举办“养殖课堂”“温室讲堂”120场次。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阵地,逐步搭建完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真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为家门口的“精神家园”,让新时代文明新风飘进千家万户。

GetAttachment (5).jpg

文明实践站倾心打造“老来俏·情暖人心 ”集体生日百家宴活动

二是促进文体搭台。秉承“深耕基层,深挖典型、深映初心、深入百姓”的理念,激活现有文化资源,推动文明实践与我们的节日等深度融合。先后举办“玉兔迎春乐万家”主题系列新春文化活动、“学雷锋 我践行”“践行二十大 志愿我先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剧展演、“新时代·新思想”理论宣讲大赛等活动300余场次,定期举办文化汇演、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文体活动中感受文明、体会文明,并且将文明带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让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GetAttachment (6).jpg

重阳节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落实为民行动。牢固树立“文明实践+”的理念,坚持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着眼医疗便民,在全县医疗机构设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18个,开展“爱心接力 护老佑民”“健康来敲门”义诊活动等关爱活动4500余次;着眼文化惠民,在县图书馆文明实践基地及15个乡镇农家书屋设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16个,开展“书香瓜州·全民阅读”“分享‘悦’读”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210余场次;着眼法治为民,在全县15个乡镇、县公检法司、法援中心均设立法律援助服务岗,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常态化开展“普法零距离·法治润民心”“文明实践 法治为民”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做法律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营造全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推动法治思想、法治文明扎根群众心中。(郑涛  李金慧)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