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胥蕾 朱越/图
近日,崆峒区草峰镇九龙村的麦田里,连片的小麦已进入返青拔节期,种粮大户安顺平家的50亩小麦长势良好。当前,他在地里忙着除草,时不时拨开土层,仔细查看墒情……
“最近我们主要是给小麦追肥、除草,今年的小麦主要采用了宽幅匀播和双垄沟播两种方式,宽幅匀播就是存水、抗旱性比较好,双垄沟播抗冻性比较好,想要做个对比看哪种效果好,然后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把好办法推广给乡亲们,帮助大家减少灾害、增产增收。”说起自己种植的小麦,安顺平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安顺平查看小麦墒情。
2014年大学毕业的安顺平一直在石油上工作,虽说工资待遇都不错,但看着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他回乡务农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2017年,安顺平辞职回到草峰镇开始了他的“庄稼人”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一干就是6年。“虽说种地辛苦,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心里才踏实。”他说。35岁的他虽然年纪轻,却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忙完了自家的活,安顺平可没闲着,在村民家的地里来回忙碌,一边讲解新农机的使用方法,一边帮大伙儿铺地膜。“年轻人有活力、有文化,学啥都快,指导我们用机器生产,省时省力还效率高。”说起安顺平,村民们都竖大拇指。
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
农业强国,关键在人。像安顺平一样的“新农人”正逐渐成为推进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力量。
“我目前还有800多亩地,是响应政府号召,荒废苗木地整治腾出来的地块,计划准备先种植玉米,倒茬之后继续种植成小麦,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带头多种粮、种好粮,还要继续学习新技术、好方法,和乡亲们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一条致富路。”说到今后的打算,安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