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朱龄美 路凡 文/图
近日,走进崆峒区草峰镇,接连成片的农田规划整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生态美的田园新貌随处可见,产量高、效益好的粮食丰收景象变成现实。
近年来,草峰镇以村集体扶持项目为杠杆,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动员村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在马洼村、安家村、明星村、张寨村建成高标准农田1.23万亩,实现了玉米亩均增产200公斤,小麦亩均增产50公斤,真正让“粮田”变成了“良田”。
西阳乡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崆峒区抢抓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期,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质量是农田建设项目的生命线。在西阳乡安河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点,田地里一派如火如荼施工的景象,挖掘机不停作业,工人们有序分工,抢抓时间,开足马力建设排洪沟、灌溉沟、机耕道等,力争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2023年崆峒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7000亩基本完成,明年春天栽树。”西阳乡安河村施工负责人刘虎说
今年,崆峒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着力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抗灾能力。通过建设永久性基本农田,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灌溉条件,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