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胡悦 程玉兰 文/图
冬至临近,寒意渐浓,静宁县治平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却是一片火热景象。活动室内自乐班准时开唱,鼓乐齐鸣,丝竹悠扬,《赵五娘吃糠》《三对面》《五郞出家》等折子戏轮番上演。服务中心门前,几位老人精神矍铄、笑意盈盈,一边晒太阳一边拉家常。
“孩子们在外打工,我年纪大了,自己在家做饭也不方便,现在村里有养老服务中心,饭也做得可口,还有这么多活动室可以和老伙计们一起聊天娱乐,生活很舒适。”静宁县治平镇雷沟村村民雷致诚说。
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自乐班。
今年,治平镇针对季节性赋闲、留守在家老人较多,联合县民政局,整合原雷沟村小学闲置资源,建成养老服务中心,辐射服务全镇,使辖区内无人照料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有效补齐全镇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同时,对接运营经验足、专业能力强的静宁县颐康养老服务中心,探索“三级服务+两类托管”服务运行机制,开展日托或全托等多方位服务,为服务中心长期运营打好了基础。
“我们推行‘老人点单、企业服务’的‘订单式’养老模式,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洁、助餐、助医、助行、助购、助乐等居家养老上门‘六助’服务,开启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模式。”八里镇政府副镇长杨植说。
老人们正在用午餐。
近年来,静宁县从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增强政策保障能力等方面,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静宁县现有县社会福利院及乡镇中心敬老院6家,建成北部城关镇、八里镇和南部治平镇三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雷大兴坪、李店郭柴、深沟樊沟、双岘团庄、司桥南坡、细巷后岔、司桥席湾7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