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崆峒区:“结对帮扶”让幸福“接力”
2023-12-21 15:29:00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朱婷婷 文/图

自平凉市崆峒区“结对帮扶·爱心崆峒”工程启动以来,崆峒区民政局全面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关爱对象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对不同的特殊困难户创新帮扶方式,出实招、谋实效、办实事,让困难群众在结对帮扶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社会救助工作是民生保障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着千万困难群众的生存大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住社会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底线是关爱行动帮扶落到实处的最好诠释。

对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吴岳村李福银老人来说,贫困、重残已是百般不幸,加之精神残疾的女儿,李福银老人生活里的光来自于社会救助,让她获得些许慰藉。

说起居家照护服务李福银老人赞不绝口:“家里没有劳动力,我年纪也大了,多亏上门服务人员的照顾,他们定期来给我家扫卫生、洗衣服,给我老伴做按摩、理发、洗漱,收拾得很干净,我打心眼里高兴,加上享受低保政策,感觉日子少了些苦。”

崆峒区开展“上门结亲”活动,通过“资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模式,了解关爱对象身体状况、倾听帮扶对象心声、询问家庭生活困难,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乐享,鼓励引导帮扶对象提振生活信心、保持健康心态、乐观面对生活,把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暖。

孩子们做兴趣活动。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崆峒区开展“文化润富”结对帮扶活动,解决辖区特殊困难家庭子女的实际问题,聚焦文化力量助推“精神共富”,帮助辖区孩子汲取知识力量,茁壮成长。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我赢啦”,同学们动若脱兔般跳起来,在荣誉榜上贴上自己的荣誉徽章。在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演武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项目点上,社会工作服务站人员朱伟婷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给学生开展“兴趣辅导”关爱活动,课堂氛围活跃,现场洋溢着温暖。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孩子要么父母不在身边,要么父母重病、残疾。依托“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志愿者统筹开展“手拉手”“心理辅导”“兴趣辅导”等关爱活动,除了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尽力去实现孩子们的小愿望,促进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崆峒区383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669名困境、留守儿童获得捐赠价值20余万元的温暖包1052个,形成了全区上下弘扬爱心、传递温暖的良好局面。

心有所向、行有所归

崆峒区对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站集中服务”等形式,为受众群体提供探视问候、居家养老服务和护理服务、代买代购以及政策咨询等服务。

“线上收集、线下梳理”收集问题的二维码模式是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在结对关爱行动中的新探索。对结对干部在关爱行动中遇到的问题、群众的诉求、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进行收集梳理,逐项衔接解决。

“志愿者经常帮我代买代购,家里没米没油了给佘雪艳、梁宏发两个孩子打个电话就来了,有时候不舒服了还给我买药。”四十里铺镇杨塬村村民董世清说。

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开展代购代买服务,生活物资无论大小、轻重,他们上门服务,甘做免费“跑男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力所能及地给这些分散特困人员买个东西、跑个腿是件很小的事情。”志愿者梁宏发说道。

结对帮扶“实打实”,脱贫攻坚才能“稳准好”。崆峒区围绕解决“一老一小一困”突出问题,加快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进度,及时为各类关爱对象足额发放救助资金4144.4万元,解决实际困难645个,帮办民生实事229件,落实政策2556人次,资助各类物资18.75万元。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