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闲话腊八
2024-01-19 10:56:56 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 子安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前奏,标志着农历新年的临近。过了腊八节,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春节的庆祝活动,并迎接新年的到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腊八节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腊八节,这个传统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煮腊八粥。这个节日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腊八节的渊源,应为上古时代的蜡(zha)祭。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人们会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典礼。蜡祭不仅是一种祭祀仪式,更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一种庆祝方式。据《郊特牲》记载:“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祭万物而索乡之也。”蜡祭之后,人们会进行宴请活动,用新产的黍糜熬成粥,大家一起聚餐,欢度佳节。

在腊八节的历史长河中,还流传着一个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相传在释迦牟尼成道之前,他曾苦修多年,身体瘦弱不堪。此时,一位牧女赠予他乳糜充饥,使他体力恢复,最终在十二月八日成道。为了纪念此事,佛教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届时供佛,称为腊八粥。这一典故不仅丰富了腊八节的内涵,也为腊八粥赋予了新的意义。

除了饮食文化,腊八节还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据《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这段文献资料反映了社会在不断向文明进展的变化。腊八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传统节日。此外,南朝梁宗懔撰写的风俗笔记散文《荆楚岁时记》中也有关于腊日的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这表明民间承传的大蜡传统日期与文献资料相符。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会亲自熬制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与家人共享这道滋补的美味佳肴。午时,家人们围坐桌前,端起热腾腾的腊八粥,一口一口顷刻间扑入嘴中。浓郁的香气和滋味让人陶醉,每一口粥,都是甜蜜和温暖的化身,象征着家人的团圆和幸福。

腊八粥熬制的过程并不简单。先将糯米浸泡,然后与各种食材一起慢慢熬煮,直到米粒酥软,粥汤浓稠。一缕缕香气弥漫开来,在厨房里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最后,将熬好的腊八粥盛入碗中,撒上红枣、葡萄干等点缀,美味的腊八粥就准备好了。

腊八粥展现了它的万事“粥”全之意,让人们在幸福的共享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馨。(子安)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