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寒冬岁暮听风雪,静待春来万物生。终究是站在了24节气的尾巴上,回首而望,岁月奔流不息从无停止,时光荏苒几度总归回转。这里,既是一年的诗意结尾,也是新一轮节气的起点,冬去春来,岁月流转,此情可待,别有天地万物循环往复“分水岭”之意。大寒,当回首总结过往,该放眼当下时光,望东风不远、春意萌动、万事可期。
大寒,过了大寒就是年,今年立春挡在前。春节将近,但今年的春节却注定是要在沐浴着春风中度过。时节不负,物我俱存,无论如何,所谓结束和开始、新和旧,往往是从某个节点开始完成华丽转换。回首经年,从春花、夏荷、秋月到冬雪,满眼看尽四季大野之美,洞悉城乡面貌之变,触摸到这片土地上饱满的晴耕雨读,领略到浓郁的人文历史,真是何其有幸、幸甚至哉。
大寒,冻云垂地北风颠,妆点江湖欲雪天。这是让人无比依恋的乡间故土,无论是残雪斑驳之下休眠的田地,还是峭拔挺立在山间的白杨曲柳,抑或散落在群山沟壑里的村庄小院。北风在严冬的尾巴上肆意漫卷,而怀揣温暖和思念的人,仍默默传递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美好念想。那就把灵魂永驻家园之上,赤心常依山水之间,仰天俯地,悲喜人间,身心安处,便是吾乡。
大寒,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西北的村庄,黄土地的歌,雄壮而果敢,坚定而慈悲。峭拔的白杨和敦厚的柳,此刻多像傲然挺立的汉子和满脸沧桑的老者,仿佛在岁月的沉淀里,抖落满身的荣辱成败,至此变得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他们走过春的惊艳、夏的热烈、秋的饱满,在朔风凛冽的冬末,顿悟在这一抹清冷与孤寂的岁月长河之中,如此淡泊而笃定,弥久而绵长。
大寒,年光微雨后,春发大寒初。这熟悉的气息和味道里,想必积雪下的麦苗应是舒展身骨了吧?滨河路边的柳枝缓慢地变换妆容了吧?还有那清晨轻笼在沟壑里的烟雾也该早已散了吧?那你终会相信,所有吃过的苦、流过的泪,甚至纠结于心的困惑、黯淡的情绪,都将随风雪远去,又将迎来下一个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的美好岁月。
大寒,暖酝冰霜里,春酿严冬时。蛰居泥土深处的寂寞,是生命成长的必然,就像熬过漫长的夜,才会看到晨光的绚烂。人间行路重重,既有大道通衢的豪迈壮阔,也有曲径通幽的曼妙清雅;尘世苦乐依依,无有苦劳其身心,又怎能品得甘甜之美满。一年之将尽,冬去春又来,风冷了又暖,落了雪又等来雨,时间永恒,季节流转,人在自然之中,若云又如风。
大寒,人间至此冬色尽,一枝梅香报春来。每个节气,骨骼里都镶嵌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肌肤里流淌着先祖们对生命的思考,代代相传的诗歌和谚语传递着他们对时间和生活的热爱。忙碌奔走于生活的滚滚洪流中,仿佛一回首间就落了桃红、过了南风、涨了秋池、换了素装。愿你寒冬有梅香的信笺传来,有“红泥小火炉”可暖,愿你仍旧坚持热爱,奔赴下一个四季。
大寒,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岁月荏苒之间,时光倏忽而过,立春始,大寒结,转眼时光清浅,又过一年,所幸岁月向好,四季皆安,24节气至此终可作结。遥想从生命萌动到嫩芽初绽,从河柳青黄到雨打荷莲,从秋野净而仓廪实,从凝露成霜到雪满千山,一轮季节流转到此圆满。所有的思考和情绪,都依附在这每一粒文字上,仿佛跳跃着的五彩斑斓的音符,却又如石质般纯粹而坚定。否极泰来,寒极向暖,挥手别过昨日,我亦将举身远行,去奔赴下一个春日的绚烂,再见。(张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