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崆峒武术,以武载道,道化于武;
问道崆峒,以武论道,道法自然。
盛夏的平凉,拳风激荡,剑影流光。一场跨越千年的武道盛会在此拉开帷幕——这既是“以武会友、以武弘文”的文化盛宴,更是“以武兴旅、以旅彰文”的产业盛事。
从武术赛事到文化体验,从盛夏热闹到金秋韵味,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文旅体育活动将持续推动平凉“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这座兼具“武韵”与“文气”的城市,在更多游客心中留下鲜活印记。
“武”出非遗千年韵
“崆峒武术正实现创造性转化,我们研发的养生拳法体系,配合崆峒八宝茶、养生素斋等特色产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武医融合体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崆峒派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崆峒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虎说。
“将崇信民歌带进武术大会,是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尝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关瑞娟介绍,悠扬的民歌与刚劲的武术相得益彰,为游客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这种跨界融合,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
走进崆峒古镇的特色农产品展区、崆峒派古风街区、武医体验区,人头攒动。
此次活动通过“文化场景+消费体验”新模式,实现“商贸消费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衔接”“非遗展示与互动体验创新结合”,推动“问道崆峒”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这种多元化形式展演地方特色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销文旅康养、特色美食、“甘味”农产品,显著提升“问道崆峒·康养平凉”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消费新动能。
“武”承文化万载魂
一拳一掌皆乾坤,一招一式皆武韵。
七月的平凉,拳掌生风,刀光剑影。在“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现场,6300千余名武术爱好者以武会友,共同演绎中华武术的千年神韵。
这场规模空前的“武林大会”,不仅展现了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更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崆峒武术早已融入我的生活,14年寒暑不辍的习武之路,让我感受到中华武术带来的身心愉悦。”自幼跟随爷爷习武的河北沧州参赛者刘占邦言语间流露出对传统武术的深厚情感。
在“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的现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社会部部长王立峰表示:“中国武术正以国术与国粹的双重身份走向世界舞台。竞技武术在国际赛事中的优异表现,让全球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厚底蕴。”
崆峒武术兼具北雄南秀的特色,已成为世界认识崆峒、了解中国的重要文化窗口。
此次大会的举办,不仅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是促进文化体育交流的创新平台,更是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工程。
下一步,平凉将以此为契机,传承发扬武术文化,以武术文化赋能,以文旅融合聚力,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让“全国武术之乡”的品牌更加响亮,让“问道崆峒·康养平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加速助推全省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平凉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武”创文旅融合路
在崆峒山景区的武医义诊体验区,针灸、把脉、推拿等中医诊疗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体验。
50多岁的陕西游客刘彩娥长期受腰痛困扰,在体验了20分钟的武医结合针灸治疗后,她欣喜地表示:“没想到这次旅游还能体验到名不虚传的皇甫谧中医针灸,扎完针后腰部明显轻松多了。”
近年来,该市创新推动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积极探索“武术+”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武术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举行的2025年平凉市文旅体育系列活动发布会上,平凉市精心策划推出了贯穿全年的“武韵耀古今·体育谱新章”“风物映春秋·康养宴八方”“金秋之约·再续华章”三大主题篇章活动。
——以“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甘小侠”西北五省区青少年演武大会、甘肃省非遗体育类展示大会三大武林盛会点燃体育激情;
——聚焦特色美食区、文化体验区、旅游演艺区、展示展销区、房车露营区五大主题,全方位展现平凉“赛事搭台、文旅唱戏、康养惠民”的融合发展成果;
——重点推介将于9、10月举行的第八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第四届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招商推介大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平凉文化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
“此次系列活动将充分发挥平凉武术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武术+文旅+康养’的创新模式,打造具有西北特色的文旅康养品牌,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注入新动能。”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振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