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泾川 击鼓唱新声 陋俗换新颜
2025-07-22 10:06:49 来源:泾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七月傍晚,暑气稍退。

泾川县丰台镇生态文化广场上,一阵铿锵的锣鼓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村民们摇着蒲扇,循声聚拢过来。

广场中央,五六位身着传统服饰的“春官”手持扇子。他们正唱着《春官唱新风》。百年古调,配上时代新词,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彩礼本是一份情,幸福哪来保证金?”“媒婆观念要改变,牵线搭桥减负担……”南堡子村村医景百成开嗓就唱。歌词像针,戳中了不少人心里的痛点。

丰台村春官王仓奎接着唱道:“薄养厚葬理不通,愧对爹娘养育恩。”“生前冷炕缺碗粥,身后灵棚赛皇宫。”“一碗泡馍办丧事,文明祭扫孝心连。”唱到这句,围观的老人们频频点头。

这生动的“旧瓶装新酒”,正是丰台镇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鲜活实践。

为了让新风尚更入人心,丰台镇创新了省级非遗项目“春官说唱”,打造出“春官唱新风”品牌。田间地头、村头小亭都成了舞台,把抵制高额彩礼、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厚养薄葬这些新规矩编成通俗易懂的唱词,借着悠扬的古调唱进乡亲们心里。党员干部带头简办婚丧,组织乡贤能人开展宣传,还评选出40户“道德模范”和“美丽庭院”,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引导大家。

说到成效,村民最有发言权。

“以前娶媳妇,彩礼像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村民王利民深有感触,“今年,我儿子结婚‘零彩礼’。”他感慨,“现在红白理事会把事管明白了,负担轻多了!”

大学生许椿对丧事简办很认同:“生前一碗热粥,胜过身后万千纸马。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顺。”

如今在丰台镇,“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为全镇上下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引以为荣的新风尚。丰台镇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打出了一套治理陋习的“组合拳”。依靠“红白理事会”等组织,镇里制定了《文明操办标准》,给礼金、宴席设了上限,大力倡导“零彩礼”和“集体婚礼”。一支“新风红娘”队伍走村入户,讲道理、做工作,成功推动了5个村实现婚嫁“低彩礼”。在丧葬方面,反对“厚葬薄养”,提倡老人在世时多尽孝,规定丧事办理不超过3天,推广生态安葬,倡导用“一碗泡馍”的简朴方式待客,实实在在为村民减轻负担。

镇党委书记李亮表示,丰台镇将持续深化“文明塑形、文化铸魂”工程,积极探索推行积分制管理婚丧简办等事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活动当天,春官唱得正热闹。镇党委副书记何尧走上台,高声宣读了新出炉的《泾川县农村婚娶倡议书》。工作人员现场发放了500多份宣传彩页。

倡议书号召大家:共同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事简办,树立文明嫁娶新风。内容和春官的唱词呼应,句句说到了群众心坎里。

现场群众听得入迷,点头、鼓掌、叫好不断。

“这倡议书提得好!唱得更好!”丰台村村民旭存学拍手称赞,“句句在理,早该这样了!”

鼓点渐渐停歇。春官们唱出最强音:

“高额彩礼——打住!”

“大操大办——刹住!”

“厚葬薄养——止住!”

“泡馍待客——记住!”

喝彩与掌声在广场上久久回荡。这浸润着乡土文化力量的新风,正为泾川大地的振兴注入持久的活力。(来源:泾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