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周雅婷 胡文龙 文/图
盛夏的静宁大地,38万亩玉米织就的绿色海洋随风起伏。在灵芝乡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带,两米多高的玉米株形成连绵绿浪,宽大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传递着丰收的喜讯。
灵芝乡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带。
“今年墒情好,加上科学管理,亩产预计能达到1600斤以上!”俊峰村种植户逯同安站在田埂上,望着自家48亩长势旺盛的玉米地信心满满。像他这样的种植户,正在静宁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引领下,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近年来,静宁县将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灵芝乡创新打造“一元主导、多元增收”模式,在尹岔、车李至俊峰流域建成2.3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带,带动全乡发展旱作农业5.6万亩。
玉米长势喜人。
据灵芝乡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肖红卫介绍,4.8万亩玉米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更为当地牛产业提供了充足饲料,实现“粮畜互促”的良性循环。
为确保丰产丰收,连日来,静宁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后期管理工作。在科技赋能和精细管理的双重保障下,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带,正向着金秋的丰收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