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朱强 徐娜 文/图
盛夏时节,走进灵台县星火乡王家庄村的肉鸡养殖小区,一只只肉鸡精神抖擞,或撒欢进食,或悠闲踱步。
“今年我们对原有的一处闲置养殖场进行了改造维修,建成了生态养殖园。目前已养殖良凤肉鸡和鹅300多只,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渠道。”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福灵介绍。
养殖场一角。
王家庄村盘活“沉睡资产”,让闲置资源再生金,鼓起群众“钱袋子”的同时,也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得更有“钱景”。
而这正是得益于“5+N”模式的推动。
近年来,星火乡立足乡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大力推行“5+N”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每村自主经营100亩土地、发展一个支柱产业、盘活一处闲置资产、增加一项增收措施、争取一个扶持项目,以“5”项核心路径筑牢发展底盘,“N”项特色项目激活个性潜力,既明确了各村“抱团发展、多元支撑、特色引领”的发展思路,也打破地域限制,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星火乡小塬村受地理位置影响,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今年该村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购买了1204型拖拉机1台,吸纳村域农机6台,组建了农机服务队,成立了灵台县稔丰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为村集体和个人提供“翻耕+旋耕+覆膜”打包式服务,不仅让集体在公司化改革中实现稳定收益,还通过让利各村,实现产业共建、成果共享。
养殖园。
“今年,我们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农作物订单种植、农产品开发、农村垃圾转运、农机服务等业务,进一步提高了村集体和群众的收入。”星火乡小塬村党支部书记史金平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村办公司为依托,深化公司改革,拓展业务渠道,实现企业、集体、群众三方共赢。”
从王家庄村的“鸡舍生金”(盘活闲置资产+生态养殖),到小塬村的“三方共赢”(增收措施+公司化服务),星火乡“5+N”模式让每个村庄都找到贴合自身的“增收密码”,“N”项特色项目也随各村资源禀赋呈现出多样化形态。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抱团发展、多元支撑、特色引领’思路,以5+N推进措施为抓手,全乡村集体流转土地1358亩,争取实施各类项目31个,盘活闲置资产8处,完成公司化改革试点村3个,推动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截至目前,最高的村达到了55.7万元,村均34.7万元。”星火乡党委副书记曹亚民介绍说。
村民采摘辣椒。
近年来,灵台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紧跟中央省市的政策导向,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乡村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些实践既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出了新的生机,也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受益者”,在集体发展中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的温度。
从星火乡的“5+N”模式到全县上下的协同发力,灵台县正以清晰的路径、务实的举措,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更稳、底气更足,在通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