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管秋勇 车彤瑶
大暑刚过,走进武山县嘴头乡万亩玉米示范种植基地,连片的玉米田宛如绿色海洋,一行行玉米挺拔粗壮,叶片翠绿,长势正旺。套种的大豆藤蔓缠绕,豆荚初结;低矮茂密的荞麦填充其间,形成了一幅立体种植的生态图景。
今年,嘴头乡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思路,示范引进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0余亩,采用玉米+大豆、玉米+荞麦种植模式。通过科学配置作物行间距和比例,更高效地利用光、热、水、肥资源,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荞麦+玉米、大豆+玉米,这种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边行优势和大豆、荞麦的固氮作用,既保证了玉米产量,又额外收获一茬大豆与荞麦,实现了一地双收。”嘴头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管利兵介绍说,今年雨水足、管理到位,玉米株高普遍超过1.5米,大豆结荚数比往年单种时还多,荞麦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与玉米搭配,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照这势头,秋后的收成错不了。
为更好地保障种植技术,嘴头乡组织农技团队分片包联,深入田间提供“点对点”精准指导,从精准播种到后期管护,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在保障玉米产量的同时,额外收获一季大豆或荞麦,实现“一地双收”。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我们大力推广复合种植新模式,深挖土地潜力,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当前全乡正全力抓好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力保秋粮丰产。”嘴头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茂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