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沙漠腹地的“生态经济”
2025-09-20 09:01:54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张小芳 卢璐 黄尖参 文/图

近日,民勤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万亩菜畦青翠绵延,400多名工人穿梭其间,采收第二茬青仔蔬菜。一辆辆满载着新鲜蔬菜的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38小时后,60吨新鲜蔬菜直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让广州、深圳等地市民吃上最新鲜、最健康的蔬菜。

苏武现代产业园采收现场

“我们第二茬蔬菜采收已经接近尾声,每天采收量约60吨,本茬种植面积4000亩,订单销售价每斤5元,预计总采收量在4000吨左右,产值可达2000万元。”民勤县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许尔财介绍,目前,第三茬也已开始陆续种植,正在进行起垄、间苗等工作,种植面积5500亩。

民勤地处全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夹缝之中,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着农田村庄。要守住农田和家园,先得锁住流沙。以前,当地农民一边种庄稼,一边利用农闲时间压沙造林。

“我家就在沙漠边缘,一年就刮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茬庄稼得种三四遍,种上庄稼长得也不好,收入低、产量低。”许尔财介绍。

随着生态逐步改善,民勤县搭建日光温室,大力发展果蔬产业,而许尔财也开始尝试小规模蔬菜种植,特殊的地理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势,这里种出来的蔬菜颜色翠绿鲜亮、营养丰富健康,味道清香爽口,深受市场欢迎。

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许尔财扩大规模,先后流转羊路村、龙一村土地1万亩,按照“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联合羊路村集体和农户以资源、资金、劳务等入股,打造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11月产业园被列为(第三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核心区之一。

“我们刚开始种植500亩蔬菜,每亩产量只能达到800斤左右,现在基地全部配套喷灌和滴灌设施,种植学斗、青仔、黑夜白等10多个品种,每亩产量2000斤左右。”许尔财介绍。

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园区种植露地蔬菜1万亩,每年可种植3-4茬;建成三代全钢屋架日光温室120座,恒温库2万吨,日产8000个蔬菜包装箱生产车间1座,交易大棚2座。交易大棚1万平方米,年产值从2017年2000万元增长到2024年1.3亿元,效益增长了6倍。

“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加工、分拣、包装都有严格的标准,每份蔬菜都拥有专属‘身份证’,其生长、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信息均可全程追溯,全面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燕玲介绍。

生态好转非一日之功,背后是全国力量向绿而行的持续浇灌。今年3月份以来,“请到民勤种棵树”志愿活动,更是汇聚全国4.1万余名志愿者,不远千里逐绿而行,累计义务植树152万棵,治理沙化面积达4500多亩。

今年,民勤县依托“三北”六期等重点工程,推进实施青土湖生态屏障守卫、环绿洲锁边林带建设、绿洲内部提质增效、甘蒙边界重点风沙口联防联治及生态用水保障“五大工程”,新增人工造林13.13万亩、封沙育林草4.31万亩,长达380公里的环绿洲锁边林草带实现历史性闭环围合。

“截至目前,民勤县累计完成工程治沙130万亩,封沙育林草325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61万亩。”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姜莉玲介绍。

梭梭成林

这些不断延伸的绿色屏障,正是民勤县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的坚实生态基础。民勤因沙闻名,因沙而兴。通过七十多年的接续奋斗,民勤县被誉为“中国肉羊之乡”“中国蜜瓜之乡”“中国茴香之乡”“中国人参果之乡”“中国沙葱之乡”。

“我们要重点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壮大‘4+1’特色主导产业;同时,通过推广配套节灌设施、修建蓄水池等本土化节水措施,探索极干旱荒漠区生态建设高效灌溉新路径,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互促共进,打造两化融合绿富同兴典范,持续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谈到未来,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说。

责任编辑:王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