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曲婷婷
立春过后的几场降雪,让千年药乡甘肃岷县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应农事、抢农时,全县百余名农技人员深入春耕生产一线,通过“田间课堂”讲好春耕“第一课”,织牢织密了全县农技服务的“一张网”“一条线”。
雪后墒饱,春耕在即。岷县南路片、西路片区的土地仍是一片静默,一堆堆错落有致的农家肥跃跃欲试;气候温润的北路片区,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孕育了一个冬天的中药材苗子,破土而出,或继续孕育。
梅川镇地布尺村是全县最大的中药材育苗村,全村有两千多亩的育苗基地。
一大早,村委会会议室就传来“土声土气”的授课声,循声前往,只见50多号村民挤满了屋子,高级农艺师包东慧正在讲解农技知识和今年国家新出台的农业政策。村书记包鹏俊告诉笔者,参加学习的很多都是返乡的大学生。
80后大学生舒玉鹏就是其中之一。和父辈们不同的是,舒玉鹏种地更加规范化、规模化,更注重科学标准的农业技术的运用。
去年,舒玉鹏一共种了30亩中药材,其中15亩就是中药材种苗,按照今年的行情,能收入20余万元,今年还要流转土地,继续扩大规模。舒玉鹏告诉笔者,村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返乡大学生。
理论课培训结束后,大家和农技人员一同来到了地里。有的要求测量地温,有的要求测土肥,有的则迫不及待的告诉农技人员自己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农作物的增产稳产,离不开一块好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建德和同事,带着设备深入田间地头,测量土温和土壤墒情,及时给农户提出种植意见,教授保墒方法。
雪后墒饱,让农民春种有了更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