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拜鹏:返乡创业新农人
2023-03-28 10:37:43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建强 刘廷宝

微信图片_20230327155417.jpg

拜鹏正在检查食品包装情况。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建强 摄

微信图片_20230327155406.jpg

拜鹏正在和同事用快手平台销售产品。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建强 摄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建强 刘廷宝

在宁县瓦斜乡刘坳村,90后小伙拜鹏可谓当地十里八村的“名人”,去年他回乡建办庆阳百福康食品有限公司乡村就业工厂,为周围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称赞他是个有经济头脑,乐于助人的好人。

走进位于宁县瓦斜乡的庆阳百福康食品有限公司乡村就业工厂生产车间,机器快速运转,各条生产线井然有序,拜鹏正在忙着检查食品包装情况。

出生于1991年的拜鹏是土生土长的春荣镇人,2014年毕业于齐鲁医学院,学业结束后,回乡开了一家药店,但由于缺乏销售管理经验,让他一度亏损了十多万元。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击退拜鹏继续创业的憧憬和向往,随后他背起行囊离开家乡来到省城兰州和朋友合伙做起了凉皮生意,并建办了凉皮加工厂。

随后的几年间,拜鹏靠着良好的信誉和敏锐的市场眼界,凉皮加工生意也火了起来,他也在兰州逐渐站稳了脚跟。

虽然在外拼搏,但是拜鹏的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去年,看到家乡招办就业工厂的惠企政策后,他决定回乡创业为当地群众干点实事。

当提起拜鹏为什么选择回乡创业,拜鹏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宁县人,心里总是怀揣着一种家乡情怀,能为家乡做点贡献,再加上老家父母上了年龄需要陪伴。此外,当地政府营商环境做得非常出色,企业从建办到各项手续办理,政府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让自己回乡创业非常安心、舒心。”他说。

拜鹏决定回乡创业前,他重点考察了酸辣粉、红薯粉生产市场,他一方面认为这个市场全省还是空白,另一方面制作加工易操作,当地群众简单培训后就可以上岗。

定了目标,有了方向,说干就干!随后拜鹏就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酸辣粉、红薯粉食品就业工厂的建设上,从厂址选择、工厂建办、企业管理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拜鹏投资1278万元,利用刘坳小学废旧校舍闲置资源,建办了2000平方米的无菌生产车间,并引进粉条、粉丝、方便粉丝烘干生产线等先进生产设备,主要生产酸辣粉、土豆粉、红薯粉、宽粉、手擀粉、水晶粉等,日生产粉条10吨、生产酸辣粉20万盒,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的农贸市场和商超。

此外,拜鹏还紧跟现代销售潮流,每天利用手机快手直播销售的形式,让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大城市农贸市场、超市走得更远。

拜鹏在家门口建办的就业工厂,还为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更多岗位。

刘坳村村民剡霞前些年做过乳腺手术,干不了体力活,家里三个孩子上学,老人在家无人照顾,家里收入仅靠丈夫一人外出务工,眼看着日子毫无起色,她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

去年下半年,拜鹏建办百福康食品有限公司就业工厂后,听到车间要招聘工人的消息,剡霞报了名,经过岗前培训后,她在家门口就当上了工人。

“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工厂离家也不远,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提起眼前就业工厂带来的好处,剡霞赞叹不已。

在拜鹏建办的百福康食品有限公司就业工厂,像剡霞一样,在家门口当上工人的当地群众目前已达到60余人。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谈起今后打算,拜鹏说,“下一步计划继续扩大规模,投资建办一座豆制品深加工车间,建成后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实现5000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