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支撑,培育新时代“数字农民”。应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推动、引导、鼓励和支持数字信息技术企业、组织、高校、人才“下乡”,培养实用型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开展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复合型数字人才等信息化培训,让“数字农民”在信息时代成为有吸引力与获得感的职业,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罗正业
传统村落本就是村民开展生产活动、组织日常生活的空间场所,离开他们,村落就失去了生活的“烟火气”,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就无从谈起。可以借助中小学乡土教育、社区宣讲培训等方式提升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但对于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保护热情来说,更关键的是要在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回应他们的发展诉求,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样才能让原住居民由旁观者变为责任人、受益者。——李向振
加大乡村振兴人力支撑,要看到乡村振兴的广度、深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在人才培养上要下足功夫、持续发力。保证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充足,要根据乡村振兴实际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雏雁”多一些精准滴灌、靶向施策,促进“雏雁”队伍成长壮大,确保雏雁培精育优、可堪重任,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钟国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就要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激活农村的各类资源要素。要深挖本土资源优势,在发展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乡村自身的造血能力,充分体现产业的特色,紧盯在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着力挖掘产业的发展空间,让乡村优势资源“强起来”。——李治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