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榆钱簇簇醉晚春
2023-04-17 15:47:05 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 魏益君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是唐代韩愈的《晚春》,描写了一幅晚春榆钱飘飞的画面:花草树木知道春天不久就将归去,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唯有那杨花和榆钱,没有艳丽的姿色,只知道像雪花片片,漫天飞舞。

榆钱,又称榆荚。因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而得名。每年清明前后,榆钱满树,成堆成串,煞是壮观。其形其状,更是引发了古代文人的情思,纷纷歌咏,留下了众多美妙的诗文。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宋代张舜民的《村居》。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林外溪头榆荚钱,风吹个个一般圆。浑疑萍叶轻分去,恰似苔花碎接连。”宋代彭汝砺的《榆钱》,俏皮的风儿把青青榆钱儿吹落到湖水里,轻漾在初萌的三两片小荷间,宛若那点点星星的苔花。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出了榆钱在春天盛开的顺序,《春风》:“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春风像神奇的魔术师,先吹开了数枝早梅,又次第吹开了樱花、杏花、桃花、梨花,最后才吹开了荠菜花、榆钱儿。

唐代岑参笔下的榆钱写得充满童心,《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诗人偶见春色的刹那,马上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问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宋词里的榆钱更加柔美。宋代辛弃疾的《醉太平·春晚》:“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薄罗衣窄絮风软。鬓云欺翠卷。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欲上秋千又惊懒。且归休怕晚。”这首词把封建社会中一位深闺女性的内心苦闷写得应情应景,让人爱怜。再有宋代赵师侠的《踏莎行·白云开残》,写得更是唯美:“白云开残,红云吹尽。园林新绿迷芳径。榆钱不解青春,随风乱点苍苔晕。紫燕飞忙,黄鹂声嫩。日长烟暖游蜂困。凭高念远思无穷,那堪宿酒厌厌病。”

“榆钱零乱柳花飞,枝上红英渐渐稀。莫厌衔杯不虚日,须知共方惜春晖。”晚春时节,走进古色古香的书页中欣赏榆钱的姿容,用心挽留一份最美的春色!(魏益君)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