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轻拢时光细听雨
2023-04-18 11:17:55 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 黄小秋

朋友说,看景不如听景。这话,的确有些深意。人们写得最多的“听景”,大约是听雨,听鸟,听溪吧!

流传最广的听雨词,应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将少年时的浪漫、中年时的艰辛、老年时的悲怆,无不以雨声渲染得淋漓尽致,人生的不同时候,听来的雨景雨境,着实太不一样。

童年时,只听得到雨的欢蹦乱跳。卜落卜落的声响里,千千万万的雨点你追我赶,嘻嘻哈哈,顽皮地逃跑着,藏匿着。跑得气喘吁吁时,倏地钻入江面藏匿不见的有,不管不顾一骨碌撞在玻璃窗上的有,没皮没脸耍赖躺在地面的也有……

听着听着,小妞儿就耐不住了,背着爹娘,悄悄飞入雨点的狂欢里,一起跳着自由的舞步,一起旋转着360度的圈圈。仰起来的笑脸上,被可爱的雨点轻吻着;渐渐潮湿的黑发上,也嵌上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雷公击鼓,电母演奏,偌大的天地,都是欢乐的舞台:数不清的雨娃娃,一个没心没肺傻笑的人娃娃,都是舞台上的快乐主角。

及至少年,雨里有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风雅。不再疯跑,默默行走在绵绵雨幕里,听雨丝悄悄打湿了丁香,淡淡忧伤从飘落的紫色花瓣里袅袅而起:会想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的姑娘,“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惆怅、“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闲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凉……一时间,心中千千结,都自雨声里听来。

抬头望,春天的雨落入忧郁的眸中;低头思,眸中的忧郁落入春天的雨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晚年听雨里的家仇国恨,被青春女子置换成了风花雪月的情短情长,到底还是有些“少年不知愁之味”的矫情吧。

到如今,经历了人生的无数起起伏伏,雨声里再也听不出风花雪月。喜欢静静独坐,倚窗听雨吟:听干旱半年的土地深处,雨缓缓渗透而来,一寸一寸将干渴的裂缝抚平;听种子在湿润的泥土里尽力伸展根须,将叶芽又奋力拱出地面一两厘米;听憔悴到一身焦黄只存主根的老树,在甘霖的哺育里,重新爆出了娇嫩的小芽……听“春路雨添花”,也听“谷雨催秧蚕再眠”,听春分的雷雨阵阵,听谷雨的新茶披露,一概都听出了杜甫为百亩旱田得救的欢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一生,我们听的是雨声、是鸟鸣、是溪流,但境由心生,其实所听皆为自己的人生。之所以觉得看景不如听景,大约是因为听来的景更契合自己的人生境遇。无论是童年听雨的天真无邪、少年听雨的多愁善感,还是成年听雨的慈悲与旷达,都是人生里不可替换的风景。

轻拢时光细听雨,且听且珍惜,每一次听雨里,那独属于你的人生风景吧!(黄小秋)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