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景红斌:从退伍军人到“致富头雁”的华丽转身
2023-06-08 10:40:29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朱强

微信图片_20230607101448.jpg

景红斌查看果品包装情况。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熊瑛 摄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朱强

身着军装,他是保家卫国为民负重前行的人民子弟兵;

脱下戎装,他是不忘初心带领乡亲增收的“致富头雁”;

他就是景红斌。

今年44岁的景红斌,是灵台县上良镇旧集村一名退伍军人,也是该县红丰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2000年,景红斌退伍后,在灵台县客运中心经营客车。当时正是灵台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初期,群众对种植果树普遍存在抵触情绪。村里的干部说破了“嘴皮子”就是没有群众率先种植。

景红斌得知这一情况后,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了的客运行业,于2013年起分三期共承包土地80亩栽植苹果树,建起了自己的果园,并于2014年8月成立合作社,周边的群众在他的带动下也纷纷开始种植果树。

“我详细了解过,咱们县上适合栽种苹果树。种植苹果树是快速带动群众增收的好事。我是退伍军人还是党员,党员不带头谁带头哩!”景红斌笑着说。

景红斌建立合作之初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着大家可以一起交流果园管理上的技术,但是没想到后来却给自己和乡亲在发展苹果产业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果园是建起来了,可自己还是个“门外汉”,没技术怎么办呢?

“没技术,咱就学技术!”于是景红斌又一头扎进了各类果树种植技术书籍里,从追肥、拉枝,再到疏花、疏果,系统地学习了苹果树的生长特性。遇到书本上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就积极登门拜访县果业办的专家答疑解惑,并与合作社社员多次去周边县区学习观摩。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16年,景红斌和社员们的果园相继开始挂果见利。

2017年,由于苹果市场不景气,果农的苹果开始滞销。上门采购的客商刻意把苹果收购价钱一压再压。社员和乡亲们对果产业发展刚刚产生的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这一切让景红斌看到眼里,急在心上。

为帮助社员和乡亲把苹果卖出去,景红斌从网络上购买了直播用的器材,并注册了网络平台账号,开始在直播间里直播销售苹果,但直播间卖出去的苹果也寥寥无几。

经过几番折腾,通过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景红斌决定建立一座气调库来延长果品贮藏时间。当年,他筹措资金建成1500吨果蔬气调库一座,并高于客商采购价收购了果农滞销的苹果进行储存。来年市场价格回升时,他统一进行了出售,不但帮助了果农还让合作社从中获取了一定利润。

“景红斌是个能干人!一直给我们果农想办法、解难题。”上良镇旧集村果农景娟莉说,合作社对村民帮助特别大,定期为大家培训务果技术,提供销售信息,储存苹果村民们都很信赖他,好多果农都加入了合作社。

在景红斌的持续带动之下,如今,红丰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到300人。该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统一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包装销售,为服务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尽了一份绵薄之力,成为苹果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一股中坚力量。

同时,该合作社先后获得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县级果产业发展示范户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荣获市县两级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实现了从退伍军人到“致富头雁”的华丽转身。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我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只要能帮助群众增加收入把日子过好。我才会觉得,没有辜负党和部队对我的多年培养。”景红斌说,在今后他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路。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