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甘谷县:治 “穷山恶水”还绿于民
2023-07-07 17:27:05 来源:甘肃农民网

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郭彦英)盛夏,阳光炙烤着大地,在甘谷县安远镇后川沟村的一处地洼凹陷的沟壑里,装载机、挖掘机带轰隆隆的机器声来回穿梭,马达声回荡在山峦起伏,梁峁层叠,沟壑纵横的静谧的山谷,宣告浅干旱山区缺水少雨的窘状将不复存在。

GetAttachment.jpg

图一,后川沟治理施工现场

GetAttachment (1).jpg

图二,让村民居住安心的村庄

GetAttachment (2).jpg

图三,礼辛镇神泉湾村治理即将完工   郭彦英摄

后川沟施工建设的淤地坝正是甘谷县推进水土保持治理的项目之一。据了解,总库容 79.36 万 立方米,总投资459.26万元的该项目,自今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坝体、涵卧管和泄洪洞等主体工程,预计今年8底完工投入使用,将为后川沟流域所有果农提供有效灌溉,受益土地面积将达2000多亩。

“大坝建成后,不仅能拦蓄淤地,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而且还能蓄水保水,为干旱山区喊‘渴’的窘状提供‘及时雨’。”该施工方负责人王俊虎说。大坝蓄水后,将以坝代路,打通因出行不便,撂荒良田的困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变了广种薄收的现状,为农户助农增收、提质增效发挥有力支撑。

“以前,这里都是深沟,只要有集中降雨,泥石流顺着山沟倾泻而下,看着都让人后怕。”永安村村民说起曾经遭遇的可怕洪灾,心有余悸地说,自从沟道治理后,即使雨下多大,也不会出现泥石流,村民居住得安心了,路面也干净了,再不为出行不发愁了。

村民所说的深沟是新兴镇永安村鸭槐沟,该流域始于新兴镇孙家坪村,终于永安村姚安公路交会处,属于甘谷县西北部典型的梁峁沟壑地貌。多年来,随着通村公路、村间巷道、居民庭院全面硬化,地面降水径流汇聚增强,对该流域侵蚀加剧,致使沟岸崖面坍塌、道路悬空、泥石流易发多发,威胁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安全与姚安公路畅通。

2021年,甘谷县启动实施该项目,投资235万元,实施了鸭槐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彻底解决了受沟道因雨水冲刷塌陷带来的地质灾害潜在的隐患风险,保障了两村1260户4150人的居住安全,发挥了水土保持固沟、护村、增地、添绿的效益。

近年来,甘谷县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着力实施新建淤地坝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侵蚀沟道治理工程、雨水集蓄工程。目前,全县共新建淤地坝项目6座,总投资1791万元;流域治理6个,总投资3488万元;侵蚀沟道治理4条,总投资1225万元。其中6个淤地坝、3条侵蚀沟道已建成投入使用,4条流域已发展成规模型种植产业,2个流域正在治理当中。

“从‘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绿水’,靠的是对水土流失的不懈治理,靠的是打‘绿色牌’、念‘山水经’。”甘谷县水土保持站站长汪永平说。甘谷县作为天水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15.3平方公里。多年来,甘谷县实施坡耕地治理、侵蚀沟道治理、淤地坝建设等项目,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降至508.0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66.8%,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有效保护了肥田沃地,保障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安全。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