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杜爱兄 胡亚丽 文/图)“我们河坝里养了鱼,坝沿养鸡,天干了坝里的水还能浇苹果园。”静宁县雷大镇新义村王荣录说,“自从我村的坝修好后,我们从大庄社去堡子社能少走好几里路呢。”
近年来,静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县情实际,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实施淤地坝建设工程,走出了一条“多措施配套、多项目支撑、多方位增收”的水保生态系统治理与综合开发新路子。
城川镇淤地坝。
据介绍,淤地坝工程在设计淤积年限内可有效拦截入黄泥沙,将有效遏制区域水土流失,还能调节地表径流、增加水域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时能够起到以坝带路、连接两岸交通,干旱季节农田灌溉,推动流域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产增收等重要作用。“工程竣工验收后,我们会及时将淤地坝移交到乡镇、村社,并鼓励当地群众依托淤地坝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灌溉农业和养殖产业,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实现水保生态建设项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目标。”静宁县水土保持站站长何引合说。
在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方面,该县水土保持站全面推行分管领导包项目业务干部包质量包进度包安全的“四包抓”责任制。每座淤地坝由2名业务干部驻坝轮流开展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工程措施和防汛、安全措施,有效保障了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我们向乡(镇)、村社下发《淤地坝建设需求摸底调查表》,充分征求基层组织和群众建坝意愿,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各流域实地踏测,选取群众基础好、综合效益突出的适宜建坝沟道,反复酝酿论证,确定淤地坝实施地点。”静宁县水土保持站副站长裴权宗说,“我们选聘有较强技术实力的单位勘测设计,在每年7月前完成下一年度的淤地坝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在建淤地坝安全管理,该县在工程建设开工前,会同施工及监理单位制定防汛预案,细化各项防汛措施,加强围堰工程质量并配备大功率抽水泵,确保工程工地安全度汛。淤地坝建成后及时移交当地政府,同步落实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制度,指导乡(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严格落实巡查巡检制度,督促管护责任人及时清理泄洪洞入口和排水渠的淤泥杂草,确保行洪畅通。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应对及时、处置得当。
近三年,静宁县共新建淤地坝10座,“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淤地坝20座,有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带动项目区群众持续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