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7月7日,“走进‘花儿临夏 ’·感受‘最美天路’”文旅引领者沿太子山旅游风情线踩线采风及云端传播活动走进大墩峡;
7月12日,由兰州市城关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行业协会组织的积石山县大墩峡景区文旅推介暨踩线考察活动在大墩峡国家4A级景区内召开;
……
大墩峡,有着怎样的气质可以频频吸引游人的目光?
观景台一角。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摄
有着“国家 AAAA 级景区”头衔的大墩峡,位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独特的民族特色,加之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让大墩峡成了甘青两省四县的宠儿。
大墩峡景区,地处甘肃省积石山、青海省循化、化隆、民和交界处。“鸡鸣四县”的大墩峡,其周边八公里范围之内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喇家遗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及河州八景之首的积石雄关。
全国只有两万多人的少数民族——保安族聚居在大墩峡景区周边,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与东乡族、回族、撒拉族、土族、汉族等其他民族共同繁衍生息,民族文化、黄河文化、夏禹文化、人文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特别是保安族的精美工艺品保安腰刀,被2006年6月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传统手工技艺名录中,保安腰刀榜上有名。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优秀的传统工艺,做工精美,锻制技艺独特,与新疆的英吉沙刀,云南的胡萨刀一并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享誉中外,闻名遐迩。
鸡腔子瀑布。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摄
大墩峡景区的魅力在于它的“奇”“险”“幽”。
“奇”在于它虽然是高原地带,专家学者都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植物物种极为丰富,杜鹃、紫丁香等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特别是“红桦”“华山松”等全国少有。据有关专家考证,许多植物物种是在南方生长的,这里也有发现,加之全国稀有民族保安族人文文化的融会贯通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充分展现了景区的神奇魅力。
“险”在于主景区由四条长约13公里的峡谷组成 Y 字型景点,海拔3300米的黑大山为主峰,大小河流5条、瀑布20多挂、泉眼不计其数,均在悬崖绝壁和幽深峡谷之间,变幻莫测,特别是弯架瀑布、中嘴瀑布,格外惊险刺激,让人看了惊心动魄,更有玻璃吊桥、水上滑道、牵引索道足以让人进入神奇世界。
“幽”在于这里虽不是水乡乌镇,更不是杭州西湖,但也有着清澈晶莹的山泉,迷人心醉的水上乐园,特别是千亩紫丁香园,万亩杜鹊林,青翠叠峰、鸟语花香、山道蜿蜒通山峦、栈道山间架彩虹,走进迷宫一样的每个景点,让人心旷神怡、激情四溢。
缆车鸟瞰。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摄
景区以西是雄伟的积石关,积石关声名远播,主要在于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又是大禹导河的源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沧海”的美妙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以来,大禹治水的千秋功德及神奇美妙的传说,吸引无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来此游历,并留下一首首赞美雄关、歌颂大禹的优美诗篇,使此地更具文化底蕴,声名远扬。
距离兰州市180公里,距离西宁市170公里,区位占优、交通便利,让大墩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频繁的踩线采风活动中,来自甘青两地旅行社、网红大V齐聚大墩峡,体验旅游项目,品尝特色美食,欣赏大美风光,签署共赢协议。
木栈道。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摄
仅在7月12日由兰州市旅游发展协会组织的推介活动中,就与60多家旅行社签署了合作协议,携手推动大墩峡旅游再“出圈”。
在旅游界人士的眼里,大墩峡1800至3300的海拔、7.8℃的平均气温,加之天然“氧巴”的特质,无疑是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