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静宁县:“三个注重”建设文明“新乡风”
2023-08-15 10:59:24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胡继万 王妮娜 文/图

甘肃农民网讯  近年来,静宁县积极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向纵深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的行动,以“三个注重”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践,不仅让村民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

GetAttachment (2).jpg

宣传活动现场。

注重宣传动员 弘扬时代新风

静宁县坚持线上线下宣传同时发力,对移风易俗进行多维度宣传。一是积极采取“乡村大喇叭、两微一快一抖”等多种方式,对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丧事简办、遏制高价彩礼等内容进行大力宣传。二是线下组织张贴倡导文明新风、传承传统美德等主题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等,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向村民分发“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倡议书,上门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教育和引导群众丧事简办,弘扬“厚养薄葬”传统美德,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绿色、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减轻城乡居民丧葬负担,切实推动全县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质增效。静宁县民政局负责人韩伟周说,静宁县殡仪馆、公益性骨灰安放堂的建设补齐了全县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可有效解决城区及附近乡镇居民治丧难的问题。

注重制度管理 促进常态长效

一是用好村规民约,为红白喜事“立规矩”。村(社区)及时成立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引导有力,围绕孝亲敬老、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等移风易俗内容,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纳入村规民约中,引导群众按“规矩”办事,逐渐实现了红白喜事“三反对三不”(反对迷信色彩、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不大办、不乱办、不虚荣攀比)。二是开展链条式传导,为民服务“一对一”。以“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为链条,对村中各小组进行分片负责,以红白理事会、文明乡风志愿服务队为分支,对村民上门负责,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帮助群众算好人情账、经济账,解开群众思想疙瘩,逐渐引导践行移风易俗新风尚。

“我们特别举办‘520’婚姻登记集体颁证活动,对于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文明的婚俗新风尚、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文明向上的婚俗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静宁县婚姻登记处负责人鲍志奇说。

注重阵地建设 推动以文塑人

一是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大力提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室等配备设施,将移风易俗与文明实践紧密融合,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讲、好人评选表彰等主题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提升了精神面貌。二是提升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组建“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主要由村里的五老人员、退休干部、老党员和村“两委”干部组成,特别邀请了在群众中人缘广、威望高、名声好的乡贤担任文明理事会会长和志愿服务队队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提升全村志愿服务站的服务水平,促进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倡导文明新风,传播社会正能量。

2023年,静宁县获评1个省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村”。当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下,静宁乡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民风、民情、民俗更加淳朴,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支持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高,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