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杨万明
这是一场各具特色学术研究交汇与碰撞的盛会;也是一场分享新思路、新创意、新技术、新成果的宣传会;更是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启航。
初秋八月,药材飘香。8月24日,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如期举办。会上,专家们分享了多领域的中医药发展新成果,为探寻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擘画蓝图、给出了真知灼见。
甘肃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产量占全国50%以上,作为道地药材的支柱产业,甘肃该如何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黄璐琦认为,保障中药材品质,要遵循"有序、安全、有效"方针,强化过程管控,“育好苗”,培育优势中药资源种子种苗;“选好地”,道地产区;“种好药”,推行中药材GAP种植; “定好标”,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显好药”,中药材内在品质的外在呈现;“用好药”,中药材优质优先(价)系列呈现。
“甘肃是我的老家,我是地地道道的定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尚永丰在论坛会上分享生物医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科学前沿,并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及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见解,给出了科学路径。他表示,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一定要把中医药产业放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大框架之下,从而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学科、跨行业、海内外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带来广阔空间,不断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辟“新路径”。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战略科学家朱兆云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就持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高药材质量,打造陇药品牌,打造甘肃药都等方面发表精彩演讲,对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朱兆云表示:“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主要依靠自己把控研究,特别是一个好的产品的研发、培育,需要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具有内生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医药健康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集群发展、跨区合作如今成为大势所趋。”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楚源围绕新理念新科技,从打造现代化国际化陇药时尚产业战略视野,开出“推动陇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时尚化”良方,也展望了合作发展的美好愿景,更加坚定了我省与广药集团的合作信心。他表示:“‘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中医药创新科技’,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揭示药物与疾病、疾病与基因之间的隐秘关系,从而助推中医药加快融入现代‘大科学’体系。”
当前,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恰逢其时。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并重……这些深刻影响着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循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也为中医药振兴发展、走向世界创造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