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毛娜娜
“新时代新征程,移风易俗势必行,陈规陋习需摒弃,要响应……”这几天,一条“移风易俗‘三句半’”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正能量满满的内容,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转发,其中有关婚嫁新风的倡导引起了众多年轻人的共鸣。
2023年“七夕”,庆阳市集体婚礼和颁证仪式在西峰区浪漫举行,来自全市的54对新婚、金婚、钻石婚夫妇共聚海绵运动公园,在众人的见证下,宣读誓词,互赠信物,老中青三代夫妻共同在“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嫁新风”签名墙上签名,以自己的名义,为移风易俗、倡导婚嫁新风代言。
如今在西峰区,婚事简办新办已成为新风尚。全区严格执行高额彩礼一揽子治理措施,落实“红白喜事随礼不得超过200元,酒席规模不得超过20桌,每桌餐费不得高于600元,婚嫁彩礼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迎亲车辆不得超过6辆。”等一系列量化限制标准,新“婚”尚受到了越来越多群体的提倡践行。
随着移风易俗在全区城乡的深入推进,西峰区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移风易俗的创新举措。在西峰区肖金镇小寨村,“正气”银行、时间银行远近闻名,群众累计积分已达5万多分。在西峰区显胜乡铁楼村,既有好记又接地气的村规民约,更有以“榜”扬正气、立规矩、促善治的文明乡风“红黑榜”,通过处处可见、口耳相传、左邻右舍相互影响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类似铁楼村、小寨村的举措,在西峰区已蔚然成风。全区累计发布各类“红黑榜”榜单已达90余期,已建成运行积分超市、道德银行等17处。在“积分制”“清单制”的乡村治理模式基础上,西峰区还推广运用“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新增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村镇两级端口28个,实现群众需求“云”上点单,治理成果“云”上分享。
与此同时,西峰区探索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移风易俗互融共促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婚育新风宣传、制止餐饮浪费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在实践中养成文明习惯,不断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