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书香氤氲漫果乡——静宁县“24小时自助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观察
2025-04-21 18:13:50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深夜的静宁县城,银河书屋的灯光依然明亮。读者刷脸进门、自助借阅、扫码离场,不到5分钟便借到心仪书籍——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这座西北小城已成常态。

2023年以来,静宁县创新采用“政企联建+智慧服务”模式,先后建成3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

这一座座以现代城市书房为载体的文化空间,既是当地群众的“精神粮仓”,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窗口。

如今,“书香静宁”的品牌愈发响亮,一场以阅读为纽带的文化嬗变正在新征程中悄然发生……

榜样引领 书香满城

“以前我家孩子没去过图书馆,自从参加完‘朱彦军读诗会’‘新书分享读书沙龙’等活动,现在一有时间就来图书馆。”静宁县市民靳晓霞说。

为了擦亮“书香陇原·悦读静宁”阅读品牌,建设书香社会。近年来,静宁县将“果香”与“书香”融合,启动“当果乡遇见书香”全民阅读推广人示范活动。

 据介绍,先后邀请了静宁县文学爱好者朱彦军、马奔、吕润霞等12名“全民阅读推广人”,通过读书分享、互动交流等形式,激发群众阅读热情,提升文化素养,为构建“悦读静宁”品牌,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静宁更是闻名全国的“金果之乡”,更是红色圣地。“阅读是传承文化血脉、提升城乡气质的重要途径。”静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李朋介绍,通过推广人的示范引领,该县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滋养。

书香为城市赋能,文化为发展铸魂。今后,静宁县一定要把这一实践成果拓展创新,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文化服务,建设书香社会、打造书香静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地打造成提升静宁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品牌、市民乐享文化生活的“新地标”。

政企共建 智慧服务

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的背景下,静宁县创新推进“悦读静宁”全民阅读品牌建设,通过政企合作、资源整合的创新模式,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拓展阅读空间,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当地群众打造出了“永不熄灭的阅读灯塔”。

资源共享,拓展阅读新空间。“我们采取‘图书馆+社会力量’模式,在位于县城东、中、西部的东苑小区、中街劳动驿站、西展体育馆等建成了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书房配备自助借还设备,实现与县图书馆通借通还,提供全天候阅读服务。”静宁县图书馆馆长薛丽介绍,每个书馆基本摆放图书8000余册,可容纳阅览人数60人~80人。

值得一提的是,静宁县通过公益组织捐赠、“归雁工程”联络站等渠道补充图书资源,图书馆负责图书更新和设备维护,小区及机关单位承担日常管理,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阅、借、读、听、视”全方位阅读体验,让阅读融入日常生活。

“过去借书要专门跑图书馆,现在下楼就能读好书。”静宁县东苑小区居民李女士感叹。

薛丽介绍,通过系列活动,各书房月均接待读者超1万人次,借阅量达5000余册,累计办理借阅证4200多个,书籍借阅量11万多册,图书流通率显著提升,成为“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书香育人 文化铸魂

暮春时节的静宁县,苹果花芬芳未尽,书香气息又添新韵。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静宁县图书馆与平凉机电工程学校联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并邀请学者作《论语》主题讲座,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能学到不同专业领域的内容,让我为将来不会迷茫。”学生张哲鑫感慨道。

“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更多学生爱上阅读,走进图书馆,更好地推动图书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活动现场静宁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宋洁说。

近年来,静宁县推动“书香进校园”常态化,通过名家讲座、绘本比赛等活动,促进馆校资源深度融合。下一步,该县将扩建书房,并引入数字化服务,让阅读触手可及。

从“阅读推广人”示范引领,到“24小时书房”遍地开花,这种“小空间大民生”的实践,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样本。

如今的静宁,“静宁苹果”与“书香静宁”两张名片交相辉映,正如读者留言:“这里有两种甜蜜——苹果甜在舌尖,书香甜在心里。”

责任编辑:何香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