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郭永强 王江涛
“去年,通过养殖和种植,我们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万元。”武山县嘴头乡元树村党支部书记付小刚说。
近年来,嘴头乡立足各村实际,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多渠道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去年,元树村实施了15万元的肉兔养殖项目,建成210平方米的肉兔养殖场,引进150只种兔,与成都的商贩联系达成销售协议,这一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6万元。
“今年我们继续争取了50万元的肉兔养殖二期项目,改建老旧宿舍300平方米,新建厂棚300平方米,引进种兔500只,扩大销售渠道,争取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付小刚说。
在张沟村,新建的杂粮加工厂上“党建引领兴产业、集体经济强活力”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车间内,杂粮加工流水线已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去年,张沟村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新建杂粮加工厂,计划把“嘴头石磨面粉”品牌做大做强。
“嘴头杂粮远近闻名,经过调研我们确定建立加工厂,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张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全琪。
嘴头乡探索“党建+”的形式,把握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推动农村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从而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通过制度优化与创新,保障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如今,全镇各村都有自己的集体经济项目,更以集体经济收益为依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