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藜麦规范化栽培技术
2021-06-02 16:20:18 来源: 编辑:王丽丽

近年来,藜麦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健康食品,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作物,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然而至今仍未见规范化的栽培技术相关报道供广大种植户参考。为此甘肃农业专家们近年来在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类似作物栽培技术,制订出甘肃省藜麦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以期对甘肃省地区藜麦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及贮存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范。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甘肃中东部旱作区、沿黄灌区河西灌区及祁连山地等。

二、产量指标及产量结构

2.1 产量指标一般肥力条件下,产量1500~3750kg/hm2;较高肥力条件下,产量3750~6750kg/hm2。

2.2 产量结构较高肥力地块,有效株数67500~97500株/hm2,平均穗数33个,穗粒数4500粒左右,千粒重约3.5g;一般肥力地块,有效株数97500~150000株/hm2,平均穗数20~25个,穗粒数3500粒左右,千粒重约3.1g。

三、生产条件

3.1 土壤条件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以下的平地、梯田、川地、塬地、沟坝地等平整土地,以麦类、玉米、油料等作物茬口的地块为宜。5~2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150~200g/kg为宜。

3.2 气候条件无霜期≥120天,平均温度是15~20℃左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00小时以上,气候冷凉,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水、大气、土壤无污染,适宜优质藜麦的生产。

3.3 适宜地区适宜甘肃省定西、庆阳、白银、临夏、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

图片来源网络

四、栽培技术

4.1 备耕深耕15~20厘米,翻后立即耙耱平保墒。播前施肥、耕翻。

4.2 选种 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抗旱、抗倒伏、籽粒产量高,早、晚熟,抗病性好的品种。主要有陇藜1号等,种子质量符合GB4404.2有关规定。

4.3 施肥

4.3.1 施肥原则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496》执行,合理使用叶面营养诊断配方施肥, 限制使用含氯化肥。

4.3.2 施肥量 中等以上肥力的块地,在施15000kg/hm2农家肥的基础上,施尿素75kg/hm2、磷酸二胺150kg/hm2或45%氮磷钾复合肥(14-15-16)225kg/hm2作基肥,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中耕时适量追肥。瘠薄地块基肥施入后须增施适量氮磷钾复合肥。

4.4 播种

4.4. 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藜麦种子,种子质量符合GB4404.2有关规定。播前晒种2~4小时。播前可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以防止地下害虫为害。

4.4.2 播种时间 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播种层的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较为适宜。山坡地在此期间可遇雨而播。如提前播种,可采用地膜覆盖,确保正常出苗。

4.4.3 播(栽)种方式 可采用撒播、条播、育苗移栽或穴播,一般以穴播和育苗移栽效果较好。播(栽)种时尽量保持深度一致。行距30~40cm,株距20~30cm。在墒情良好的条件下,播种深度应在2cm左右,墒情较差时可适当加深,但不宜超过5cm。播后适当进行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苗孔周围用细土封严,防止播种孔散墒和遇雨板结。

4.5 播量和密度播种密度因品种等条件而不同。在湿润、冷凉地区,播种量4500~5350g/hm2,出苗率按照85%计,保苗67500株/hm2左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量5250~7500g/hm2,出苗率按照85%计,保苗97500株/hm2左右;在灌溉区,播种量7500g/hm2以上,出苗率按照85%计, 保苗120000株/hm2左右。

4.6 田间管理

4.6.1 补苗间苗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若缺苗要及时补种,补种以浸种催芽播种为宜,缺苗处补苗后浇少量水(或雨后补播),然后用细湿土封住孔眼,保墒防板结。出苗后5~6叶时间苗,除去病、弱苗;幼苗达到8~10片叶时即可定苗,每穴留苗1~2株,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一般肥力地块基本苗超过67500株/hm2,较高水肥地块超过97500株/hm2。

4.6.2 灌水 灌区灌水2~3次,苗期第1水,始花期第2水,灌浆期灌第3次,水不宜太多,要适度。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5084—1992标准。

4.6.3 除草 播种前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生长期间人工中耕除草2~3次,于苗期5~6叶时第1次除草松土,始花期时第2次除草松土,第3次中耕除草根据藜麦生长和杂草情况灵活实行。除草剂使用严格执行GB4286和GB/T8321(所有部分)。

4.6.4 追肥 藜麦对氮肥敏感,在生长前期不宜浇水追肥,否则植株过于高大,后期容易倒伏。其它肥料可根据植株缺肥情况适量而施。

五、病虫害防治

病害:全生育期防治霜霉病、叶斑病两大病害。虫害: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后期主要防治金线虫、潜叶蝇、蚜虫等。

5.1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对内对外检疫,杜绝外来病虫害的进入和本地病虫害的传出,有效地通过农业、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或减轻藜麦病虫害的危害。使用化学农药应严格执行GB4286和GB/T8321(所有部分)。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 防止和推迟病虫害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5.2 检疫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一是坚决杜绝外来病或虫源进入,防治本地病或虫源传出;二是严禁调运、使用受重大病虫害危害的种子。不得已调运、使用的,要进行严格的杀菌或灭虫处理。高海拔地区从川塬灌区兑换或购买种子时,应进行彻底的杀菌和灭虫处理。

5.3 农业防治

精选种子,剔除霉烂和蛀害种粒,精选藜麦良种,减轻次年病害的发生。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与豆科作物实行4a以上的轮作,阻断重大病虫害的寄主食物。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害数量。适期播种,使藜麦生长避开病虫害高发期。对于霜霉病、叶斑病重发区,可停止种植藜麦3~5a。

5.4 物理防治

藜麦刚收获不久是消灭一些真菌病害和虫害的良好时期,一般可采用曝晒法,即选择晴好天气,将新收获的藜麦放在水泥晒场上曝晒,大部分真菌和幼龄害虫不耐高温,当温度达到48~52℃时保持8小时即可杀死。曝晒时要及时翻动,曝晒后要摊晾后再保存。另外,可根据一些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或汞灯等方法诱杀。

5.5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符合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霜霉病发病初期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液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赛得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背。

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20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g/hm2对水50~60kg喷雾。地老虎、蛴螬等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稀释后喷雾,或2.5%敌杀死乳油6~800倍液喷施防治。

图片来源网络

六、收获打碾

藜麦种子活性很强,没有休眠期,成熟的籽粒遇湿3~5小时即开始萌发,成熟期若不及时收获,遇连绵降雨则会导致未收获的藜麦种子发芽。过早收获会导致种子营养积累不完全,影响种子产量及品质,所以要在藜麦种子进入蜡熟期时开始收获。采用脱粒机脱粒的效率较传统打碾低,籽粒破碎率也很高,不宜采用。如果留种子的话,应该采用人工收割和打碾。收割后田间放置3~5天,让籽粒有一个后熟的过程,这样籽粒更饱满,色泽更一致。种子入库前充分晾晒,当籽粒含水量低于12%时,及时进行精选包装入库,可减少次年病害的发生或减轻病害的发病程度,保证藜麦籽粒具有很好的商品性和加工品质。藜麦种子按照GB/T7415-2008农作物种子贮藏标准执行。(甘肃12316专家 胡箭卫)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