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静宁县蔬菜产业发展一线见闻
2023-04-13 11:15:53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何香利 何成军 编辑:王丽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何香利 何成军

施肥、打药、浇水、温度、湿度,全凭经验和感觉,传统的蔬菜种植全靠人工,不仅辛苦而且人工成本高。

现在,现代化新型大棚,配套智能化物联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滴管、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综合检测等技术,通过实时监控系统,菜农只需按动开关,就能掌控蔬菜的生长情况。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数字技术,已在静宁县蔬菜种植示范区的大棚里普遍运用,悄然推进当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特色蔬菜产业链增了春色,添了活力。

换装备,“新型农业”涌春潮

“今年,我在这个示范园承包了9个棚,主要是育苗。看市场行情,今年能收入10万元,要比以前种露地蔬菜好很多……”种了半辈子露地菜的静宁县司桥乡司桥村菜农司敏,看着自己新培育的菜苗,刚“改行”的他欣喜地说。

司敏所说的这个有机蔬菜示范园,是司桥乡今年的重点项目之一。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司桥乡紧扣“三新一高”要求,坚持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先后争取资金,今年司桥乡有机蔬菜示范园的落地开工。

“这个有机蔬菜产业园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日光温室30座,塑料拱棚500座,露天蔬菜600亩。同步建设育苗区、蔬菜种植区、蔬菜分拣加工区等功能区。”指着眼前建设正酣的500座拱棚,司桥乡乡长王幸福介绍说。

春耕以来,司桥乡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乡、村干部奔赴项目建设现场,抢抓农时,加班加点,大干实干,力争4月底大棚全面建成,让菜农种植。

“以前种菜,菜苗要去宁夏拉,来回一天,不仅费时,还成本高;自己育的苗,成本3毛5分钱,一亩地省1500元。同时,政府组织我们去榆中、定西等地学习,还定期派技术员定期培训,进棚服务。”司敏说。

从露地,进大棚,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司桥乡已发展露天蔬菜10多年。新的产业园不仅改变了露地种植的各种弊端,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菜农的土观念,让村民满了‘菜篮子’,鼓了‘钱袋子’,还学了新技术,拓宽了富路子。”王幸福说。

融入科技,打造新型农业基地。王幸福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将全面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拓宽销路。同时,融入科技新手段,大力推广“智慧云”网络平台,采取“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运营模式,实现“云种植、云认购”,逐步形成集种植、观光旅游、发展采摘和研学基地及一体化的“新农业”基地。

“慧”种菜,“绿色经济”好光景

“西瓜苗喜钾肥,温度控制在35℃;菜苗喜磷肥,控温28℃;温度、湿度,是育出好苗的关键……”在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智慧特色蔬菜产业基地,技术专家常顺学正在细心指导。

常顺学是静宁县2022年“归雁工程”项目引进的蔬菜技术专家之一。有了技术的支撑,今年春耕生产以来,这个蔬菜产业基地培育的菜苗订单不断。

“我们的苗木订单有天水、陇南、武威……今天这一车是发往陇南徽县,售出甜瓜苗12000株,收入1万元。等到4月份,本地拱棚大量开始移栽,都要提前预订了。”在山东寿光学习了6年菜苗培育技术的常顺学,看着自己培育的一棚棚蔬菜自豪地说。

经济发展需要产业,产业发展需要人才。蔬菜产业,无论是种植、储运,还是销售,均离不开“智力”的支持。

当前,该蔬菜产业基地每座日光温室配套智能物联控制系统,使用水肥耦合一体化滴管、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综合检测等智能化设备,棚内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长势良好,已迎来丰收。

静宁县界石铺镇蔬菜种植起步早,特别是设施蔬菜,发展已20多年,积淀了成熟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

为了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近些年,界石铺镇紧扣“扩规模、强链条、树品牌、拓市场、增收益”发展思路,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建蔬菜基地,完善配套功能,聚力打造全链化园区。

目前,已建成116座日光温室、3000平方米玻璃连栋温室和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拱棚;配套建成蔬菜生产加工车间、分拣配送车间和果蔬保鲜库;打造了集种苗培育、蔬菜生产、技术创新、加工销售、信息服务、冷链配送、观光采摘、生物菌剂加工于一体的全链式蔬菜产业园区。

菜农孙社学是当地有名的种菜“土专家”,去年借着政府老旧棚改造机会,他家也新建了蔬菜大棚,里面配置了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地里监测温湿度计,自动化卷帘等,还引进了“菜沼菜”的技术,蔬菜种植收入可观。

科技加持,让种菜变得更轻松、更智慧。

如今,界石铺镇发展农户种植58座,企业和合作社种植经营58座,带动本村农民就近就地务工增加收入,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共赢发展。李堡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的6.11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56.21万元,增长了9倍之多。

农业智能化,用科技精准服务农业生产,造就了高品质的蔬菜。司桥乡、界石铺镇,只是静宁县蔬菜产业链发展的一个“样本”。

目前,静宁县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蔬菜产业档次,同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生产标准的推广普及,打造辐射周边的蔬菜产业园区、产地交易中心,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发展走出了“静宁模式”,让当地菜农看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钱”景。

智慧农业赋能,基地建设、园区建设更标准、更完善……转型后的静宁县蔬菜产业,正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