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元古堆村的“农旅融合”之路
2023-06-15 09:53:58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诗卉 通讯员 章晓峰 编辑:王丽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诗卉 通讯员 章晓峰

从兰州出发,沿着兰海高速向南行驶1小时30分钟左右,眼前的植被开始增多。从车窗望去,深深浅浅的绿铺了满眼,红瓦白墙的新农舍嵌入山间的褶皱。如果碰巧,还可以赶上村民沿路售卖新摘羊肚菌,带一身菌子味继续旅途。这里是渭源县会川镇元古堆村,是兰州周边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十年前,元古堆村还是一条出门两脚泥、特产运不出的烂泥沟。2012年,全村贫困发生率57%,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多元。2019年底实现全村无贫困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9元。

从30分钟到1天

看元古堆的游客“留量”

近年来,渭源县全力推进“一核七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这里的一核,指的就是元古堆村。

这为元古堆村的旅游开发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2022年6月,元古堆村上滩社率先开展大规模的提升改造。

蓝色彩钢瓦变成了橙色红瓦。用石块砌墙脚,用石子铺小路、用泥土粉墙面,用木材做篱笆……

青山含黛,绿树环合,瓦舍相间,鸡犬相闻,一个原生态村落回归本来面目。

随着元古堆面貌的质变,游客开始从八方涌来。如何让游客把更多的时间和消费留下来?是元古堆村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元古堆村东西长、南北窄,村庄不算小,12.4平方公里。最初很多游客来游玩,停留半个小时就“两手空空”离开了。

在元古堆驻村第一书记王涛看来,旅游发展根子上还是要靠实力说话,靠产品和服务说话。如果项目创新千篇一律、交通条件不具备、住宿条件没保障,那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吸引力,最多只能是一锤子买卖。

因此,元古堆村决定,以“农”字为招牌,在“娱”“行”“吃”“住”下功夫留住游客。

打造“红火花海”“松林鹿苑”“萌宠乐园”“浪漫时空钥”等旅游景点,增加“娱”的旅游要素。

拓宽212国道至大石头河旅游道路3.87公里,连通会川镇百美村宿、黄香沟景点、元古堆AAA景区,解决“行”的旅游麻烦。

流转农户闲置房屋17套、废旧宅基地2处,打造精品民宿,另外大石头河新建星空屋9处,动员当地村民利用自家宅基地改造精品农家乐2处,夯实“吃”和“住”的旅游基础。

“游客白天可以喂萌宠、赏花海,晚上在民宿小院一边烧烤一边看满天繁星,今年五一期间我们的民宿全部爆满,不光有来自省内的游客,还有来自武汉、重庆等地的游客。”元古堆村乡村旅游运营负责人李强介绍。

从“单一农业”向“农旅融合”

看元古堆的消费“增量”

产业好似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可以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而通过乡村旅游,又可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效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继续助推乡村振兴,形成一种良性发展。

这个2013年前几乎没有产业的贫困村,现在逐渐发展成为以百合种植为主,马铃薯、中药材种植为辅的美丽乡村。据悉2022年全村种植中药材1100亩、百合1200亩、万寿菊400亩、马铃薯1020亩(其中原原种11.4亩)。

光伏食用菌产业是元古堆村发展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8年,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新利用村级光伏电站光伏板下的土地,建起了农光互补食用菌产业园,试种收益较高的羊肚菌。截至目前。元古堆村已经有40个农光互补食用菌种植大棚。

借助乡村旅游的东风,元古堆村的优质农产品插上“翅膀”,“客流量”也转化为了经济发展的“增量”。

董建新回忆之前有游客提议说:“你们自己种植的中药材、食用百合、羊肚菌、香菇等农产品都很优质,我们想买一些回去,但售卖的多是散户,不方便一次性购买,可不可以集中销售?”

这些话激发了董建新的灵感,2020年下半年开始元古堆村开办起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及农特产品展销中心。

2021年,村里成功注册“红火元古堆”商标;红火元古堆藜麦、红火元古堆羊肚菌、红火元古堆鲜百合成了响当当的农特产品。

2022年元古堆全年共完成线上线下特色农产品交易收入18万余元。

目前,元古堆村已成为兰州及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31万人次,直接带动元古堆村及周边群众30多人就业,促进链上群众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

现在,元古堆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农业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同步驱动,奔向了一条农旅深度融合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