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热辣滚烫的甘肃“绿意” ——一碗麻辣烫,尝不尽的甘肃“土特产”之三
2024-03-16 10:01:40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春色满园关不住!”这个春天,一定要去甘肃“品”春色,不仅有点“热”,还很——

“麻”!

“辣”!

“烫”!

这个春天,甘肃麻辣烫以持续“沸腾”的方式打开,尤其是天水麻辣烫更是被全网疯狂推广,随便打开各平台,铺天盖地的麻辣烫视频映入大家眼帘,疯狂席卷全国各地网友的味蕾。

奔一场旅行,捧一把“蔬菜花”,排一条长龙队,拍一组美食照,不仅是一种享受美食的“仪式感”,还是甘肃各地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春色。   

一碗麻辣烫带火整个甘肃省,这把火还烧得不小嘞!

一城一味,一味一食。

说起甘肃麻辣烫,它不仅有“花式吃法”——干拌的、带烫的、芝麻酱的、西红柿的;它还有各种食材的CP组合——“荤+素”“麻辣菜+手擀粉”“麻辣烫+”……

一碗碗看似简单的麻辣烫,却“烫”着整个甘肃各地的“土特产”,不只是一道混合风味的“碳水盛宴”,还隐藏着甘肃的“绿意生机”。

今天的甘肃,是一个隐藏的蔬菜大省,更是全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重要基地。2023年,甘肃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85万亩,产量达到295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990亿元。

从河西到陇中,再到陇东南,甘肃蔬菜有多丰富?

作为我国气候特征最复杂的省份,甘肃从西到东,绵延1600公里的土地跨越四个气候带,黄土、青藏、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论气候还是土壤,都适宜蔬菜生长。

山坡上、梯田里,众多品种的甘肃蔬菜,已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些“地标蔬菜”,撑起了大西北的“菜篮子”。

河西走廊,戈壁早已变农业绿洲,香菜、萝卜、白菜、豆角、菌菇等角儿,种满现代化温室大棚,丝路寒旱农业“丰”景喜人。

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还有酒泉洋葱、嘉峪关泥沟胡萝卜、甘州串番茄、永昌胡萝卜……

河西走廊的蔬菜是丝路商道的见证,黄河沿岸的蔬菜是一派水灵灵,陇东南种的蔬菜,则像是为了做好一道美食点缀而生,比如天水武山县的韭菜、香菜、菠菜,平凉地区的南瓜,正宁大葱,还有多地种植的绿色花椰菜、番瓜……

在甘肃中部,绵延在寒凉山地里种植的娃娃菜、西兰花、花椰菜、甘蓝、莴笋、芹菜、菜花等高原夏菜,这是甘肃农业最具特色、知名度最高、最有竞争力的名片。

兰州是甘肃的“菜心”。兰州榆中县,正是高原夏菜的源头,也是最大的产区。

兰州市榆中县是天然的绿色蔬菜种植区域,种植的蔬菜有30多个品种,被称为“高原蔬菜之都”,全国第三的蔬菜产销基地,和“北菜南运”的大型集散中心。

高原夏菜,能成为甘肃最亮眼的蔬菜名片,原因有三:品质好、产量高、有销路。

品质好。与“地标蔬菜”一样,甘肃大部分地方干燥少雨,再加上高原地区寒凉,极少有病虫害,再加上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产量高。甘肃地势多样,同一块区域,可以按照海拔的不同,种植不同的蔬菜,满足不同种类蔬菜的同期生产,又有利于分期播种和分批上市,产品种类丰富,同时避免集中上市造成的市场压力。

有销路。每年夏季,南方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蔬菜生产受到影响,供给严重不足。此时正是高原夏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它们源源不断流向南方城市蔬菜批发市场乃至中东亚市场,带去黄土高原的清香,弥补了沿海地区夏秋两季蔬菜供应的缺口。

榆中县还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首批专供基地。每年5月至11月,榆中县给粤港澳大湾区供应蔬菜,每天供应量在30至60吨不等。

如今,特色蔬果已成名,生态农业已生根,高原夏菜已安身……甘肃已成为我国蔬菜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高原夏菜西菜东调”主产区,一个知名度高的蔬菜大省。

从一碗麻辣烫,你get到甘肃的多少种蔬菜呢?

快来!

奔着那口鲜香麻辣,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寻味之旅,带着“地毯式”扫店吃遍美食的目的来探索麻辣烫里的“甘肃故食”……

以上照片均由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