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蓉 陈佳
大地回暖,农事渐起。在康县大堡镇街道村的基本农田里,农耕机正“突突突”地来回穿梭,翻耕土壤,平整土地……机器驶过,一行行标准化作业的田地便跃然眼前,春耕生产变得轻松又高效。
小型农机活跃在山地丘陵地带。
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春耕生产中的作用,解决劳动力不足、农时紧张的难题,大堡镇组织农机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春耕生产送去“助推器”。正在犁地的农机手巩永波告诉笔者:“去年以来,我们成立了农机服务队,为缺劳力的家庭提供代耕代种服务,开春以来我们抢抓有利时机,目前已经耕种300余亩土地。”
巩永波口中的农机服务队,是大堡镇开展“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行以来,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一支服务当地春耕秋收的“钢铁队伍”,以“支部+合作社+农机服务队”模式运营,向村民提供耕、种、收等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为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我们组成了20多人的农机服务队,自农忙以来活跃在山间地头,大大提高了我们春耕备耕的工作进度。”大堡镇镇长杨文说。
走进寺台镇杨湾村撂荒地整治现场,田间地头人头攒动,农机服务队和村民们正忙着砍割地上荒草,翻耕清除耕作层繁杂根系,原本的撂荒地一派热火朝天的耕作场景。
“传统的人工耕作一亩都要耕3天,机械化操作可以达到一台一天可以耕耘30到50亩地,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寺台镇杨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勇说,现在农机服务队已经成了助力春耕生产的“香饽饽”。
“我们充分发挥农机服务队的作用助力春耕生产,目前全镇有60%以上的土地实现了机械化,我们的农机服务队不仅为我们周边的乡镇甚至为我们临县的乡镇提供了农机服务。”寺台镇副镇长李厚江告诉笔者。
今年,康县在加快推进春耕备耕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推广高效、全程化作业的农业机械,不断优化农机服务队的装备结构,提升装备水平。目前,全县10个农机服务队全部投入生产作业,完成机械耕地整地面积4.8万亩,机械播种面积2.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