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预报提精度,护农有力度
2024-04-18 10:37:1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丽丽

农业生产和气象自古密不可分。千百年来,人们都知道要遵循农时,在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天气气候条件下开展农事活动。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气象灾害风险交织叠加,充分依托气象科技指导农业生产,才能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助力粮食稳产增产。

气象预报越精准,对农业生产帮助越大。随着数值预报等技术的运用,我国气象预报已从经验预报向可量化、无缝隙的预报转变,预报预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台风24小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62公里,达历史最佳;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再创新高。不久前,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下一代大气数值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全球公里级和区域百米级尺度数值预报的精度,显著减小了全球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误差。有了更精准的气象预报能力,就能为群众提供更精细的气象服务。以前,只能预报这个地区明天是否有降雨,如今可以对明天几点在哪下雨、下多久、雨量多大、有什么影响等进行预报,还能实现中期、长期天气气候预报业务全尺度无缝隙覆盖。

数值预报的基础是海量的观测数据,这些观测数据来自卫星、天气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系统等观测设备。这些观测设备监测越精密,气象预报就越精准,气象服务就越精细。2023年底,中国气象局印发文件,对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进行调整,将在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覆盖不足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等区域,新建1662个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全部建成后,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将增至2304个。这一新型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能填补一些粮食重要生产区的观测空白,解决部分气象站观测任务不合理、观测频率和精度不足等问题,全面提升全国农业气象精密观测水平。

除了提高预报预警精准度,还要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为群众提供分作物、分灾种的气象服务产品。比如,湖北省气象部门从“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入手,构建起32种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实现针对9种作物的定制化气象服务;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推广“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指导农户科学、适时提早播种早稻,有效抵御了低温阴雨寡照等不利天气影响,保障增产增效。结合本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开展特色气象服务,才能更好发挥气象科技的作用。

从一粒种子到一捧粮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气象服务保障。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演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强发、广发特征,农业生产风险进一步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定能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气象服务保障的多样化需求,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更大助力。(摘自《人民日报》)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