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化是党在高等教育领域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办学方向的政治保障,引领高校的发展方向。2021年4月由中共中央修订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建工作通过价值引领、组织保障及制度规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政治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支撑;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浸润、环境育人和实践创新,为党建工作提供内容载体和形式拓展。因此,深入探究两者间的互动机制,有助于深化对高校治理规律的理论认知,从而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党建通过强化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思想内核,确保文化发展始终与立德树人目标同频共振。甘肃政法大学党建通过制度化建构与价值引导双重机制,系统性塑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导向。甘肃政法大学成立由学校党委领导牵头,党建工作部门和校园文化建设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制定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规划、方案和活动安排,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通过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日常工作的有机统筹,实现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双融双促,在教学科研、文化传播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校园文化建设对党建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通过符号再生产与意义重构过程,形成对党建工作的反哺效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甘肃政法大学通过百年法治文化长廊、党建书画展等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日常。学校创新党建实践载体,通过舞台剧《深根》的符号化展演,构建沉浸式党建教育场域,创新性地以舞台剧、情景体验等形式开展党建文化教育,使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同时,党组织整合教务处、学生处等多部门资源,联合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实现党建思想传播与校园文化育人的双向赋能。
党建文化的价值传导与组织效能呈现
党建文化通过价值传导凝聚共识、强化组织认同,以提升组织效能推动战略目标高效落实。甘肃政法大学构建“三维立体化”党建教育体系,在意识形态传导层面,通过运用“理论浸润-实践强化-反思内化”的认知发展过程,使党员群体的政治信仰指数显著提升。在组织建设维度,重构基层党组织网络,通过组织生活、作用发挥、队伍建设等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在作用发挥机制方面,建立党员先锋指数评价体系,通过“承诺-践诺-评诺”闭环管理,形成“关键岗位有党员、攻坚任务见党员”的示范效应,生动展现了党建工作在价值传导与提升组织效能上的显著成效。
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与现存困境
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多维层次性与动态交互性等结构特征。甘肃政法大学通过“品牌矩阵”战略打造特色文化IP集群,培育出“丝路法学大讲堂”“黄河战略法治保障论坛”等具有学科标识度的法学文化品牌,法学文化与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法学特色文化品牌。育人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党建文化融入不足的问题。党建文化未能深度贯穿日常教学科研管理流程,致使其对师生工作学习的引领指导作用受限。学校自身蕴含丰富党建文化资源,如校史红色基因、优秀校友先进事迹等,未得到深入挖掘和有效转化为教育素材。部分学生对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兴趣,认为与自己学习和生活关系不大,参与积极性较低。
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 双向互动的实践路径
构建“党建+科学研究+服务育人”发展格局。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融入党建相关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例如在思政课程中结合法学专业,探讨法治建设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在科研项目立项和研究过程中,鼓励师生从党建视角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成果的推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丰富且有价值的党建文化成果,为了使成果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影响师生,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作品,打造校园虚拟现实红色文化体验馆,利用 VR 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如长征路上的关键战役、中共一大召开现场等,让师生沉浸式体验红色历史。通过展示党的历史、学校党建成果、优秀党员风采等内容,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不仅能丰富文化阵地建设的形式,让师生更直观地感受党建文化,还能为科研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总结
党建通过政治引领与制度规范为校园文化注入价值内核,确保其与立德树人目标同向同行。校园文化则通过文化浸润与实践载体反哺党建活力,推动思政教育具象化。这二者虽形成协同效应,但仍面临理念融合不足、资源竞争等张力,仍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机制,统筹部门破除资源壁垒,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将党建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育人叙事,从而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地发展。
(作者:李渝婵 甘肃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本文系基金项目:甘肃政法大学2024年度党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