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郭炯
山水相融,春光无限。漫步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古镇,青砖黛瓦间,古今风貌交相辉映,“古渡河口”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兰州市着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兰州样板”,在巩固去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新建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古渡河口”作为其中的一条新建示范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分外亮眼。
种植养殖激活“新引擎”
冬去春来农事忙。在河口村的兰州源生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砖瓦砌筑的牛舍整齐划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奶牛映入眼帘,村民们调配饲料、喂牛、挤奶,笑容中夹流着汗水,身上带着一股干劲与闯劲。“合作社现有奶牛1300头,日产鲜奶13吨。每年政府都有扶持政策,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农场将会越来越好。”兰州欣源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盛感慨道。
近年来,河口镇持续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养殖等产业,养殖量分别达到3500头、1200头、35000只,养殖产业成为河口镇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张家台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农民们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生产,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河口镇通过实施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农田灌溉水渠及田间道路建设等项目,新建、维修改造了总长9845米的渠道及边沟,铺设了1300米的灌溉管道,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产品产出和农业经济效益。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达9500余亩,日光温室40余座,蔬菜大棚800余个。高原夏菜“蔬”写了河口镇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新图景。
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
走进河口古镇,街道两旁各类特色美食飘香四溢。在一条小巷道内,名为“老院子”的农家乐凭借一手正宗的柴火鸡烹饪技术,在60余家农家乐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红打卡点。“这座院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我们数代人在这里长大。旅游旺季,平均每天接待10桌游客,每月营业额达到10万余元。”经营户张钱友说。
近年来,河口镇全力实施河口古镇恢复建设项目,完成了37户古民居的保护修缮工程,打造了“四街四门四牌楼、一楼一桥一码头”的核心景观群,建成喀啰川广场、古镇漂流、十里黄河金岸等观光旅游打卡点。为增加游客体验,古镇推出一系列文旅精品活动:“河口耀千年·丝路映万古”黄河灯展点燃古镇夜间经济;艺术文化周、网红达人打卡、美食节、《记忆·盘古》水幕秀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老王古法酿皮、小红农家馍、张家巷油壶喧……一个个农家小院“蝶变”农家乐、特色民宿,借着河口古镇旅游业发展先机,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鼓了“腰包”,乐上心头。
生态为先写活“绿文章”
“以前的109国道两旁脏乱差,现在整齐干净,还栽了不少树,走在路上心情都好了。”岗镇村村民对身边的变化感触颇深,“家家户户院子里都养了绿植、果树,家里家外都很美。”
河口镇全面推行“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行动,加大109、312国道沿线环境和市容市貌整治力度,拆除破旧广告、清理垃圾、清除杂草、整治流动摊点、规范加水点……一系列措施让沿街面貌整洁一新。
此外,河口镇对7500平方米的残破墙面进行了改造升级,并创建了12处路边花圃等美化景观。同时,鼓励村民自发整治并美化自家院落,形成了良好的全民参与氛围。绿化方面,河口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村村万树 绿美乡村”行动,合理栽种云杉、金丝柳等1650余株,绿化面积达5000平方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古镇东入口及周边区域种植了3200余株沙枣树,对岗镇村道路沿线的原有树木进行了修剪,补种和新植了600余株树木。如今走进河口镇,处处见绿,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了一个美丽宜居的家园。
“今年,我们将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聚焦‘八个美丽’、做实‘四篇文章’,实现全域皆景区、步步皆美景的美好夙愿,努力把河口镇建设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富有特色魅力的兰派乡村。”河口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