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益君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春分》,展现了一幅春分时节的独特画面。春分节气那天,白天和黑夜被平均各分一半。桃花初开,虽然天气还有寒意,但是燕子却开始陆陆续续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分那天,可是竖鸡蛋的好时候,很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放眼观望,河岸边的平原上,早已有人在放风筝了。
春分,介于惊蛰和清明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昼夜平分,也象征着春天的中点。如此美好的节气,向来是文人墨客喜好的神来之笔。
描写江南的春分总是入情入画。“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这是白居易的《寄水部张员外》,诗人巧妙地剪裁了江上雨后的自然景象,动之以情,从作画的角度淡墨白描,挥毫而就,充满诗情画意。“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宋代徐铉的《七绝·苏醒》,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斜风轻拂,带回远方的客人。这个时节北方要来得晚一些,却不知此时的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了。
而西湖的春分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唐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述的是西湖早春的美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一丝美丽的光芒。
春分不仅有睹物感怀的情思,还有缠绵悱恻的乡愁。唐代崔融的《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云:“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此诗道出了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怀,春分时节,诗人遥思的仍然是故园田间小路两旁的芬芳桃李。
宋词里的春分却透着婉约清丽,缠绵悱恻。“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这首婉约风格的“春分”词,情景交融,借节气写尽了词人难言的心境:春雨过后,天空放晴,春分天气,一派好风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画梁之上,刚归来的燕子,出双入对。玉笼里的鹦鹉却在发愁自己孤独眠睡。薜荔香草爬上了墙面,莓苔绿藓铺满了地面,远处的青楼断断续续地传过来清丽的歌声。想起过去的事情不禁沉默无言,眉头紧皱,远山眉色变成了青绿。
春分时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寻一处静谧之处,泡一壶香茗,抱一卷诗词,沐浴着灿烂的春光,走进远古,去品味古人笔下的美丽春分,赏心悦目,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