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王璟 曾继孔 文/图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凉州区广袤田野里农机穿梭、农技人员奔忙。今年,凉州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引领,通过机械化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夯基固本。
春播现场。
在凉州区松树镇松树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小麦播种滴灌浅埋一体机正在高效作业。随着播种机行进,种子与黑色滴灌管同步入土,一次性完成播种、铺管、覆土。
“凉州区在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等种植技术,新农机覆盖率达62%以上,小麦浅埋滴灌技术亩节水100立方米以上,节肥30%,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麦后还可复种露地蔬菜或饲草,通过粮菜轮作,实现了一茬保粮食安全,一茬促农民增收。”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丽梅说。
春播现场。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春播效率,也让种粮大户张德明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
“近几年,合作社流转土地5千多亩,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今年墒情较好,再加上新技术,预计亩产可达1000斤以上。”张德明说。
曾经的“巴掌田”,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推动下,摇身变成了“聚宝盆”。目前,全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1.05万亩,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覆盖率达93.8%。2025年,凉州区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23.06万亩,通过开展田块整治、灌溉升级、道路硬化等一系列工程,实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为粮食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实施高标准农田后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的问题,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管理,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配套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设施,每亩可节本增效400元,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凉州区松树镇副镇长王天腾说。
凉州区把小麦播种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提早部署,多措并举,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良法,提高春播质量,积极协调农资企业,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充足,满足春播需求。在春播过程中,凉州区还注重绿色发展,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