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树文明新风潮 扬善美德传佳话——平川区水泉镇下堡村的“一约四会”治理之道
2025-04-15 09:25:41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马军华

红白事从简、喝酒赌博变少、孝敬老人增多、环境卫生改善……今年以来,水泉镇下堡村凭借“一约四会”,让文明新风吹遍了乡间地头,激活了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移风易俗的“文明密码”

走进下堡村,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文化广场上,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村规民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现在好了,村里修改了村规民约,有了‘四带头四不准’的规定,大家都不盲目跟风了,这钱也花在刀刃上啦。”村民胡瑞林说。

据了解,该村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了‘村规民约+积分超市+社会治理’融合机制,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纳入《积分管理办法》,设置了三级评价标准,实行“一户一账、季度公示”。“党员联户+积分公示”制度吸引着村民们在巾帼共建美丽家园等行动中踊跃参加。今年以来,该村参与环境整治人数突破1000人次,“户户争星、人人守规”的生动场景随处可见。

“破陋习” 树立节俭新风尚

“以前村里办个红白喜事,大家都互相攀比。就拿结婚来说吧,彩礼要得多,酒席摆得满,迎亲的车队浩浩荡荡,非得讲究个排场。办丧事也是,各种繁琐的仪式,长长的送葬队伍,大量的纸扎祭品,真的是劳心劳力又费财。”回忆起往昔,该村胡全不禁皱起了眉头。

但自从该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婚丧事宜管理办法》,整个局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那种婚丧事宜中的混乱、铺张和无序的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该村创新构建的“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闭环管理机制,如同一张严密的监督网,将违规操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借机敛财等不良习俗统统摒除在外。同时,通过签订承诺书、设立“红黑榜”等方式让红白喜事重仪式、轻形式逐渐成为主流风尚。

“颂新风” 厚植德文化乡土

村里的道德评议会可是出了名的“热闹”。评选出的“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成为了村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村道德评议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我家因为邻里互助做得好,被评为了‘文明家庭’,这让我更加明白,与人为善能让自己更快乐。”村民胡宝感慨道。

该村道德评议会采用现场评议、走访入户、说事评理、正反对比等多种评议方式,让村民在“听故事、议是非、学榜样”中不断反思自我,实现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的模式,使得村民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改变着全村村民的价值取向。如今,崇德向善早已从美好的“应然”转化为生动的“实然”,村里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民意” 同频共振促振兴

“以前村里的事儿,都是干部说了算,咱老百姓也就只能干看着。”周尚义笑着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村民议事会让咱也能参与到村里的大事决策中。”

该村构建的“1+3+N”议事体系,将各方力量尽数凝聚一处。“线上线下双通道”收集议题,让村民们能更为快捷地反映问题。“围坐式恳谈”模式更是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今年,村民议事会成功将闲置的益民小学打造成村委会阵地,“现在村干部办公、党员活动都有了固定的地方,服务我们更便捷了。”张顺欣慰地说。

“润无声” 联防联控筑净土

“毒品和赌博是害人的东西,咱村可得好好管管。”禁赌禁毒会的刘全叔坚定地说,“现在村里谁还敢碰毒品,大家都互相监督着呢。”

该村精心组建了一支由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和威望群众组成的钢铁卫士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向村民阐释吸毒和赌博的巨大危害,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毒品、远离赌博;同时,重点开展禁种踏查行动,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家庭院落,全方位地毯式踏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通过不懈努力,下堡村逐渐构筑起一片拒毒防赌的坚实净土。

如今,该村的“一约四会”奏响了一曲文明和谐的乐章,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